清河小子 作品

第3章 途 中 軼 事

 "啊?" 

 "哦,原來是《詠鵝》詩啊!這倒確實是聽過的。據說連皇帝陛下都誇過這詩呢。" 

 "嗯,沒想到,這詩是周薇的朋友寫的。難怪她寧可在家等他上京,也不和我們出來了。" 

 唐小姐邊聽著他們的議論,邊想著她曾經在周薇家中見過的一首詞。那是首讓人一見便有驚豔之感的好詞。見到那首詞後,她便忍不住向周薇打聽了一下那首詞究竟是何人所作。而後,她便記住了那個名字:張恪——張敬之。 

 唐小姐想著那詞句: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嗯,能寫出這詞的張敬之,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呢?忽然間,有些想要回京去看看呢……! 

 ***** 

 話分兩頭。 

 且說次日一早,張恪等人上得船來。船東老趙,一見面便向他們說起昨晚的事來。張恪聽完,略感疑惑,他確定自己是不認識那些人的。至於對方為何要特意調頭來找他,他委實也是一頭霧水。想了想,終究不得其解,也只好搖了搖頭,將這疑惑拋在一邊。不過,雖然此事來得有點莫名其妙的,但張恪還是真誠的向老趙表示了感謝。隨後,船隻再次起航,駛向京城。此後,一路順遂。兩日之後,正在船艙休息的張恪被告知,還有一炷香的時間,就到京城城南的碼頭了。張恪抱著傾城來到船頭,望著前方。視線可及之處,已可見巍峨的城牆聳立天邊。隨著船隻不斷地靠近,那跨越千年時光的古老城牆也在眼前,不斷的放大。一種被歷史洪流淹沒的窒息感襲上張恪的心頭。雖然他的靈魂來自於另一個時空,但這兩個時空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她們都擁有著悠長厚重的文明和歷史。對於張恪來說,沒有什麼比這個更能讓他產生歸屬感,從前世到今生,他發現,對這一切,他依舊難以自拔的對其迷醉。一旁,大丫和哈尼走到了他身後,望著那古老偉岸的城牆,哈尼感嘆道:"這就是京城啊!"張恪默默的點著頭:這,就是京城! 

 ***** 

 京城,城南碼頭。 

 已是夕陽西下時。十五歲的周通坐在碼頭邊的茶肆裡,喝完了壺中的茶水,從錢袋裡隨意抓了一把銅錢放於桌上,準備回家。自半個多月前,受堂妹的委託,來此接人後,他已風雨無阻的在這茶肆裡整整喝了十七天茶。看來,今天又沒能等到啊!周通搖了搖頭,正欲起身,卻見碼頭上,一些人不知為何正爭著朝停泊區跑去,而且人越來越多。好奇之下,周通便也不急著離開,站在茶肆裡注目觀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