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桑明月 作品

第21章 豬和煙花表演

 王星經過一片城中村,意外的在一戶人家的院子裡看見了一頭母豬,它肥頭大耳,大腹便便,身邊圍著一群小豬娃——像極了阿星小時候,自家豬圈裡養著的那一頭,它特別能吃,特別能生,為阿星家做出了難以磨滅的貢獻。在那個物資奇缺年代,一頭這樣的豬那可是寶貝疙瘩。 

 然而現在,家養豬慢慢消失在城市化的進程中,消失在不斷擴張的規模化養殖工廠,消失在資本高度介入的價格戰當中,豬肉週期表現的愈加明顯,單打獨鬥的養豬人漸漸虧得底掉,不得不退出養豬行列。 

 豬是人類幾千年的朋友,阿星靠在農家院的牆腳邊,盯著自從離家就再沒有見過的豬,心中有一種莫名的情緒擾動。 

 堅硬的絨毛,緋紅的皮膚,蒲扇般的一對耳朵,富態的身軀,矯健的四肢,構成了人們身邊常見家畜——豬的形象。 

 據史學家嚴密考證,豬從一個野生動物品種被篩選出來,被華夏最早人類進行有意識有目的圈養,是在八千年前的舊石器時代。至此,豬和人類締結成了密不可分、跨越時空的利益關係。 

 “家”之一字由來,後人或許想象不到,它最初的含義不是遮風擋雨、提供溫暖,而是指代屋簷下養著一群豬,古人集智慧發明的象形文字形象表達了這一切。古人的生存受到環境的重重考驗,饑荒是第一大考驗,而屋簷下養著一群豬,則象徵著食物充足和生活富裕。 

 家養豬在人類的屋簷下,吃食無憂,吃了睡睡了吃,種族繁衍異常興盛,聽說在畜牧業發達中國,豬的數量幾乎可以和人數相提並論。家養豬為人提供肉類消耗,保持總量的動態平衡。 

 殺年豬是一些個別地方的風俗習慣,將一頭膘肥體壯的成年豬從豬圈放出,一夥人開始在廣闊的操場對豬圍追堵截。為了將豬生拿活捉,所有人使出渾身解數,或拽豬尾巴,或揪豬耳朵,或攥豬的四肢,直到將豬累的筋疲力竭,束手就擒,然後將豬五花大綁,一刀刎頸。待豬血放淨,滾水淋身,然後刮淨豬毛,清理豬肚,庖丁解豬。豬在豐富人們飲食文化方面做出了難以磨滅的貢獻。 

 春節國慶黃金週,奔波勞碌的人們回到老家和親人團聚,是一年中難得小憩的黃金時間。放鬆身心,好吃好喝,享用不盡的福祿安康。有張有馳,鬆弛有度,這也是現代人健康長壽的一大原因吧。 

 看了一會豬,無所事事的阿星,曬著中午特有的一天中最溫暖的陽光,腦袋昏昏沉沉,不覺陷入了夢鄉,難道是因為這裡也是村莊,阿星又以為回到了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