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桑明月 作品

第2章 嫉妒之心

 阿星依稀記得他尚在孩童時,夜晚經常停電,有時要等到十點之後來電,可是那時大人已經不允許小孩子看電視了,必須休息睡覺不然明天上課就是無精打采了。吃完飯是七點,寫完了作業幹什麼呢?王星和幾個同齡人,就相約到一塊,很膽大地玩起了捉迷藏。因為是晚上,大家心裡隱隱是有些害怕的,夜色也是朦朦朧朧的,膽子小的,可是不敢隨便參加遊戲的。 

 除了捉迷藏,有時也玩對戰遊戲,就是分成兩派,兩隊相向面對,隊員之間手拉手站著,兩隊輪換派出隊員,由該隊員衝刺向對面跑過去。如果能衝開隊員間緊拉著的手,那就拉走對方一名隊員,視為任務勝利;如果未能衝散對方隊伍,那就被對方俘虜,成為了對方一員,視為任務失敗。 

 皎潔的月光下,歡聲笑語久久瀰漫,哪裡像現在鄉間冷冷清清夜晚!家家戶戶躲在家裡,看自己的電視,雖然路燈亮起來了,可人們心裡的溫熱和安全感,再也不似以前那種熱乎勁兒和讓人放心了。 

 那時候房屋很簡陋,一間平房或瓦房只要不漏雨雪,就讓人覺得很滿足,那時候飯菜很簡單,一頓加了肉的午飯和晚飯,就能讓孩子們回味一段時間。 

 那時候衣服都是別人淘汰下來的,那時候孩子們的書包都是媽媽自己縫製的,那時候作業本的紙都是正反面不能浪費的,那時候的鉛筆頭是要用到拇指食指捏不到的程度,那時候孩子們中午會蹲到門口聽門楣上的廣播節目,那時候誰家有一臺電視機可以讓整村的孩子們羨慕,那時候的電視天線是綁到一根超長的木頭上栽在地面上的,那時的電視節目很少需要把電視天線扭上幾圈尋求信號的…… 

 那時候的家庭是被政府劃分成好幾個等次的,最好是小康戶,其次是五好戶,最差的一等是遵紀守法戶。阿星記得小時候,他們家就是被評為了遵紀守法戶,一個藍色的裹了塑的長方形牌子,上面赫然寫著“遵紀守法戶”,釘在了每家每戶大門口的門楣上面。阿星當時就在想,掛牌子的作用是,為了表彰先進激勵後進,後面的等次要積極向先進的檔次追趕。 

 那時候種植莊稼地是要向政府繳納地畝款的,所有的耕地都是國家和集體的,個人是不能無償耕種的,阿星記不清當時種植1畝地要上交200元還是400元的地畝款。如果誰不種地,那是沒有糧食收穫,鐵定是的餓肚子的。如果望天田裡種了莊稼碰上了天災,比如是旱澇災害或者蝗災,即便種了地也可能是賠錢的,有時糧食收成可能不夠用來抵地畝款。 

 那時候,阿星記得真的時常有蝗災發生,玉米地花生地甚至道路旁的楊樹葉子,都變得光禿禿的。可以想象一下,盛夏時節,泛著青的樹木卻是光禿禿的了,等到樹的枝條新的樹葉長出來,那也是一兩個月以後了,前提是蝗災已經減弱了。 

 那時候,生育孩子按照政策是必須做到優生優育的,不到適齡不能結婚,結了婚想要生育孩子,是要依政策執行計劃生育的。何為計劃生育?就是一個家庭只要一個孩子,一個孩子的家庭是獨生子女家庭,也是會給頒個獨生子女光榮證的。有了一個孩子的夫妻就要及時結紮,有些結了扎後卻又添了孩子的,那就要依法繳納社會撫養費,好像是二孩要交一二千元,三孩要交四五千元,孩子越多需要繳納的社會撫養費就會格外的重,哪像現在還鼓勵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