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嘟233 作品

第201章 你不服氣嗎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復春。——唐·宋之問。現在的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了,一般在冬至日之後的105天,也因為寒食節和清明節日期相近,這才慢慢變成一個節日,不過那已經是宋代的事兒了,在唐代,寒食節依然要單獨紀念,放假3天。 

 這民間習俗節日,李承乾和鄭麗婉也沒法免俗。很簡單,清明幹啥的?祭祖的。李家上下男女老少,都要去祖廟祭祖。百姓們在放假,官員們則是輪休,皇室則是祭祖和待機。 

 祖廟內,二鳳、長孫在前,之後是李承乾、鄭麗婉、金德曼,隨後是其餘兄弟姐妹,還有李家後代的小年輕們。李承乾一家之後還要去鄭家祖宅祠堂,金德曼倒是不用去了,但李承乾和李德志跑不掉的,鄭麗婉那份量在那裡擺著呢。 

 哪怕李德志不是鄭麗婉親生的,但李德志是鄭麗婉養大的,一手教導出來的。所以,李德志見到鄭仁基也要叫一聲外公。對了,唐朝稱呼有點不一樣,爺爺叫阿翁、外公你可以叫阿公之類的。這裡呢,就用後世的規矩和稱呼,比較順耳。 

 唐朝稱呼的確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是有些彆扭的。人們喊父親不喊“爸爸”、喊“爺”、或“爺爺”、或“阿爺”,“哥哥”。媽媽叫姊姊、阿孃、娘娘之類的。爺爺叫阿翁。例如,二鳳和長孫皇后私下可以直接叫李承乾為大郎、老大之類的,比較隨意。但一般不用,因為這裡是天家,規矩比較多。 

 還有別人稱呼上,不是誰都可以稱呼李承乾的字的。這個道理,想必很多人都瞭解。例如李承乾的高明,只有李淵、李世民、長孫皇后等至親長輩可以喊,其次就是房玄齡、杜如晦、李靖、秦瓊四人了。其餘的人,哪怕是李道宗他們這群王叔,都不能用高明來稱呼李承乾。 

 鄭麗婉也是一個道理,能叫她麗婉的,只有李淵、李世民、長孫皇后、鄭仁基、鄭夫人少數幾個人。房玄齡、杜如晦一般也不會這麼叫,因為他們是李承乾的恩師,但和鄭麗婉的關係不是很親近。 

 尋常來說,別人見到李承乾和鄭麗婉,都是稱呼職位為主。哪怕是李德志,他的字,雲琅這兩個字,也不是尋常人能稱呼的。至親不說,李恪、李愔這倆才敢這麼喊,其餘的例如李惲、李治他們這些兄弟,都是以皇長子殿下為主要稱呼方式。乃至,二鳳的兄弟們,也不會直接稱呼雲琅,因為差的太多了,不敢造次。 

 祭拜完了祖廟,李承乾、鄭麗婉、李德志又要去鄭家老宅。鄭家老宅在豫州榮陽,但鄭家的祠堂是遷到了長安的。因此,祭拜只需要去皇宮隔壁的坊間鄭家就行,不是要去河南道的豫州榮陽。否則,鄭麗婉都不會去了,更別提李承乾和李德志爺倆了。 

 來到鄭家,鄭仁基和鄭夫人都在府外恭候多時了。鄭玄毅和鄭敞都在外面,一個在西域,一個在塞外,回不來。 

 “老臣拜見聖上!皇后娘娘!皇長子殿下!” 

 “臣妾拜見聖上!皇后娘娘!皇長子殿下!” 

 “我等拜見聖上!皇后娘娘!皇長子殿下!” 

 李承乾上前單手扶起鄭仁基:“岳父大人不必多禮,今日為家事,暫且把這君臣之分放在一旁便是。” 

 鄭麗婉扶起鄭夫人:“母親,請起吧。” 

 李德志上前恭敬的朝著二位老人行禮:“晚輩拜見外公、外婆。” 

 鄭仁基讓開身施手道;“聖上,還請入內歇息一會兒吧。” 

 李承乾點頭:“嗯,岳父先請吧。” 

 鄭麗婉扶著鄭夫人隨後,詢問道:“母親,大哥與二哥可有家書回來?” 

 鄭夫人點頭:“逢年過節,都有家書回來。你大哥前不久被拔擢為疏勒道監察府,右副都御史。你二哥的話,在北域王麾下任北域城長史。如今,他們兩人也算是都有一份穩定的事業了,家裡放心了不少。” 

 疏勒道監察府長官地方監察使從三品,右副都御史職級也不低,正五品的級別。而北域城,屬於上州級別,職級為從五品上。一級行政區的府尹、統軍、監察使,正三品級別。而上州刺史則是從三品級別,下轄還有很多是中州、下州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