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嘟233 作品

第192章 新羅繼承人

 三天後,社爾親率六百騎兵,趁著夜色殺出。當場將倭國位於西側的八千士卒,全部擊潰。六百武裝齊全訓練有素的騎兵,打一群著甲率基本沒有的農民兵還是沒問題的。在大唐,你造反拿倭國這個時候的農民兵造反,那基本上就是個笑話,地方的府兵都能把你捶死了。 

 三天後,當李承乾抵達前線後,李承乾有些懵逼了。沒錯,別說李承乾,郭孝恪等一眾校尉們,都陷入了迷茫之中。社爾返回,彙報了戰況。 

 “啟稟陛下,根據兩日前的突襲,敵軍左側八千士卒潰散,斬殺四千餘人,其餘的都已經潰散了,想必也難成大事了。” 

 李承乾眯著眼睛,在馬上直勾勾的看著那遠方的倭國軍陣。因為,很怪! 

 “那裡拿布圍起來的陣型是什麼?” 

 社爾搖頭:“不知道,末將當初還納悶呢,不料衝進去後敵軍都在布匹之間的過道內席地而睡。也因此,末將所部才能輕易擊潰敵軍左側部隊,斬殺兩千餘人,還有兩千餘人都是被戰馬踩死的。” 

 李承乾皺著眉頭,他這個真不瞭解。沒錯,李承乾過去是考古學家,但...他的確沒了解過日本那裡的戰國時代,這種行軍紮營的策略是什麼東東。 

 不少看過小日子過得不錯的日本古裝劇的讀者老爺們,特別是他們的日本戰國時期的電視劇或是影視劇之類的,都注意到了他們打仗的時候,不搭建類似我國古代一般的標準營盤、營地等,而是十分簡單的在軍隊中心拉起一個正方形的布匹充當本陣。 

 其實,那叫帷幕。另外,他們作戰的時間都不會太長,所以不需要帳篷。如果要長期作戰,他們是會建小城堡的。或者在陣中設陣屋,又或者直接安營於寺廟、村莊等現成的建築中。另外呢,也有說法說當時的士兵就是睡在地上,因此戰爭一般都在秋天發生,因為天氣較好而且農民也收割完了田地。而冬天不打仗是武家的常識。 

 但可以肯定的是日本古代行軍作戰,沒有類似咱們這種標準的在外軍營、營盤、營地建築要求和常識,這是毋庸置疑的。李承乾在衡量...他也是頭一次聽說這種在外紮營的。他也沒有去過日本,去和日本打過仗,不瞭解日本的情況。莫非,這是他們的習俗和文化不成? 

 一方面是習俗,另外一方面是經濟和生產原因。這麼說吧,明朝的時候,日本戰國時期,大明國內貧民百姓一年都能沾點葷、吃點肉了,而日本那時候連武士階級,換言之各大名家臣麾下的私兵們,都還做不到大米飯自由(敞開吃的意思)。更何況,如今還是大唐時代?646年的時候,日本國內都還沒從大唐得到各類開化呢!你說,這種情況,能好嗎? 

 李承乾皺著眉頭,詢問道:“敵軍可還有野外作戰部隊?” 

 郭孝恪:“根據新羅的情報,敵軍還有一支主力部隊,大概有兩萬人,正在距離咱們這裡的以東五百里。貌似,打算朝著金城進軍,但被金城的駐軍給擋住了。” 

 李承乾點了點頭:“嗯...謹慎一二。郭孝恪,你率領主力部隊,朝著敵軍那支野戰部隊挺進,調動新羅駐防軍合作,看能不能在敵軍發起進攻的時候,從後面包圍,重創敵軍。” 

 “社爾,你領六百騎兵,隨朕再觀察一下。” 

 郭孝恪&社爾:“末將遵令!” 

 五天後,郭孝恪抓住機會,趁著倭國兩萬主力進攻的時候,從側翼殺出,以弩陣重創敵軍左側。聯合新羅駐軍,兩面夾擊,輕鬆擊潰倭國主力。隨後,李承乾和社爾從後方殺出,六百騎兵直接硬生生的和倭國潰逃的大部隊撞在一起! 

 李承乾沒有任何多餘的部署和策略,就是幹!沒錯,硬剛!倭國的武器甲冑太差了,少數武士有點甲冑,但九成都是農民兵,一雙木屐、一身麻衣、一把木矛就來了,就連能騎馬的都只有一個指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