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嘟233 作品

第125章 宗龍玄女

 貞觀十四年六月五日,二鳳正式對外下達禪位詔書。同時,李承乾和鄭麗婉也正式前往太廟祭奠先祖。 

 ‘貞觀十四載,經隋之戰亂,華夏遍瘡痍,十室又九空。回望昔時日,勵志扶社稷,匡定內四方,平定外四海,未敢懈怠之。今夕東征畢,天下革新之,上天猶大德,朕當別處之。今太子承乾,文治武功之,不遜朕之往,天下麒麟兒。安定唐四海,懾服周列國,內鎮唐國中,外服四海國。少年多謀略,十五徵吐谷,安北十餘年,威望四海聞。蒼生有鑑之,祖先佑護之,朕當期望之,天下恭順之。’ 

 這是李二的退位詔書,相較於其餘的皇帝,可謂是精簡了很多很多,不信可以瞭解一下歷史上的幾份退位詔書。我尼瑪!大致能看懂,但是...太多了!看的我都崩潰啊!退位詔書多數都是皇帝對自己在位時期的總結,李二這裡則是加上了對李承乾的功績和對他的期望。 

 翌日,圜丘壇之上,文武百官俱在,乃至京畿道附近的百姓,陸陸續續的趕來,人山人海不比李二出征高句麗的陣勢小多少。這場禪位大典,千牛衛出兵三萬維持現場秩序!只能說,李二和李承乾倆父子,的確深得眾多百姓的認可。 

 李承乾身著黑色的帝王長袍,其中鑲嵌部分金邊,頭冠鑲嵌紅寶珠的玉冕,外側還有一件帶有護肩的黑色錦袍,讓其身姿顯得無比的魁梧!鄭麗婉亦是如此,頭冠黑色龍鳳珠翠冠、穿黑色大鳳袍、衣上加黑色霞帔、黑羅長裙、黑褙子、首服特髻上加龍鳳飾、衣繡有織金龍鳳紋。 

 按理說這是倆父子的主場,但耐不住父子倆都是愛老婆的人,而且長孫皇后更是深得父子愛戴。因此,有了貞觀帝后與新朝帝后的四人舞臺。 

 李二和長孫皇后身著正裝,站在圜丘壇上方,而李承乾和鄭麗婉則要親自一步一步登上高壇,由此顯得長幼有序,恭自謙卑,這是常規的禮儀。雖然他們一家是胡人血統,但中原王朝講究這個,因此李二一家也要遵循。 

 李承乾與鄭麗婉身後,還有四名皇室成員,為其托起身後的長袍、霞帔,以示隆重。一步一步,來到李二和長孫皇后的面前,兩夫婦自始至終都面帶笑意,有著欣慰、還有欣喜、更多的是期待。來到李二與長孫皇后近前,三拜九叩,之後還要繼續跪著,等待李二和長孫皇后轉贈玉璽與鳳璽。 

 “兒臣拜見父皇,母后!” 

 “父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母后萬福萬福,萬萬福!” 

 李二和長孫皇后,分別從身側的黃安與鳳儀手中,接過盛載紅盤的玉璽與鳳璽。將其轉交給李承乾與鄭麗婉。自古男左女右,因此李承乾左側,鄭麗婉右側。 

 二鳳感慨道:“高明,貞觀十四載,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你七歲為太子,後遇仙師救渡,再遇麗婉,蛻變新生。年少聰敏,果敢有為,魄力甚足,一如神賜。朕二十七歲方才醒悟,最終登臨九五。和你比起來,朕這個當老子的,頓時有些挫敗感了!” 

 李承乾颯然一笑:“兒臣還是那句話,我等晚輩不過是站在了父皇等前輩的肩膀上,有一個更高的起點罷了。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自古皆是如此。兒臣自認,武德、貞觀皆是大唐不可或缺的兩個時代,也是後人理應永遠牢記的過去。當然,兒臣個人的話,牢記的更遠,自夏商周秦漢至今,乃至是前朝,都是兒臣理應參悟的典籍。浮事新人換舊人,萬隆新朝換舊朝。” 

 二鳳欣慰點頭,隨即從自己的手上取下了那枚扳指:“如今,這東西,是時候交還給你了。” 

 李承乾也沒有客氣,含笑接過,隨即帶上自己的左手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