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嘟233 作品

第108章 秋獮

 唐朝是我國曆史上研究狩獵的好時期,因為這個時期十分流行狩獵活動,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貧民百姓都喜愛狩獵,而且唐代已經有了一套完整的禮儀程序,從田場的選擇,時間安排,軍政行列,出獵方向,一直到驅獸,圍捕,發射都有嚴格的規定和周密的組織,這些都可以從《唐元開禮》中看出,“前期十日,兵部徵眾庶循田法……前狩三日,本司建旗於所田之後,隨地之宜……前一日,未明,諸將各帥士徒集旗下…….將至田所,皇帝鼓行入圍鼓吹……每驅必三獸以上,皇帝發抗大綏,皇帝既發,然後公王發……然後百姓獵。 

 這次選中的圍場(各時期叫法不一樣,周朝到秦朝貌似叫圍苑,從漢朝開始一般都叫圍場,當然皇帝也會起名之類的,清朝開始叫皇家園林,例如木蘭圍場)在長安西側,這裡已經被清場了,太宗時期吏治清明,對當地百姓是有補償的。 

 李二陛下自然要擺開屬於他的皇帝儀仗隊伍,而且長孫皇后如今身體也有了起色,自然被李二陛下帶上了。同行的還有一些他的兄弟,例如李道宗這種自然不會缺席,還有天策府的老哥們們,以及已經成年的子嗣們。如李恪、李泰、李佑、李愔等。 

 據《大唐開元禮》的規定,唐朝皇帝的“大駕鹵簿”由導駕、引駕、車駕、後部鼓吹、後衛部隊等前後幾部分組成。 

 導駕:即先導儀衛,為“大駕鹵簿”的先頭儀仗隊。最前面是開道的幾輛車,依次分別乘坐京城地方官和朝廷官員。隨後是由兩隊騎兵及6行步甲隊組成的“清遊隊”,其作用是清道,以保障後面的皇帝出行順利。緊隨其後的是士兵手持的12面龍旗,分作兩排。龍旗後則是專用車隊,其中包括指南車、記裡鼓車、白鷺車、鸞旗車、辟惡車、皮軒車等。每輛車均由4匹馬牽引,有駕士14人、匠人1名。至此,導駕儀仗結束,後接引駕儀仗。 

 引駕:儀仗不同於導駕儀仗,主要以樂、仗為主,陪同皇帝出行的文武官員也在其中。引駕儀仗的前導是由12排分別手執橫刀、弓箭,相隔排列的騎兵組成的衛隊。尾隨其後的是一支龐大的鼓吹樂隊,樂隊前有兩名鼓吹令負責指揮演奏。樂隊的樂器以各種鼓為主,主要有鼓、大鼓、鐃鼓、節鼓、小鼓、羽葆鼓等,還有吹奏樂器笛、簫、笳(亦作胡笳,北方民族的一種吹奏樂器)、長鳴和中鳴(均為號筒)、大橫吹(橫笛)、篳篥(管樂器)等以及金鉦等打擊樂器,整支樂隊由750餘人組成。樂隊之後則是由各種幡(呈下垂狀的長方形旗幟)、幢(有羽毛裝飾的旗幟)、旌旗等組成的旗陣。一些隨行的官員及皇帝的24匹御馬也夾雜在旗陣中。旗陣之後,又有分列於左右的青龍旗和白虎旗。兩面旗幟的後面則為隨行的朝廷官員隊伍。在這支隊伍中間,還穿插和夾雜著手持兵器的騎兵和步甲兵。 

 車駕:引駕儀仗的後面才是皇帝乘坐的玉輅。皇帝車駕是整支儀仗隊的核心,因此警衛極其森嚴。玉輅由太僕卿駕馭,前後有41位駕士簇擁,兩側則由左、右衛大將軍(高級武將)護駕。緊隨玉輅的是禁軍的高級將領和宦官。在這些護駕官員的外圍則佈列著多隊禁軍的騎兵和步卒,每隊禁兵的數量不等,但都在20人以上,並有1名軍將率領。禁兵配備有弓、箭、刀等兵器,隨時準備應付突發的情況。跟在禁兵後面的是由孔雀扇、小團扇、方扇、黃麾、絳麾、玄武幢等組成的儀仗。 

 後部鼓吹 :皇帝的車駕後面還有一支“後部鼓吹”樂隊,樂隊配置的樂器與玉輅前的鼓吹樂隊差不多,只是規模相對較小,有樂工近300人。緊隨“後部鼓吹”之後的是皇帝專用的各種車駕,其中包括方輦、小輦、腰輦、金輅、象輅、革輅、五副輅、耕根車、安車、四望車、羊車、屬車、黃鉞車、豹尾車等。左、右威衛折衝都尉各率200名兵士,分作4行橫排,分別持大戟、刀盾、弓箭及弩,尾隨豹尾車,作為掩後。每輛車均由馬匹牽引,並有數量不等的駕士隨從。在這支車駕隊伍中,還有一些朝廷官署的官員騎馬隨車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