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嘟233 作品

第86章 北掠塞外

 七月來臨,長安城外,三軍集結、銀甲閃爍、寒芒乍現、甲士萬千、擂鼓喧天、旌旗蔽日! 

 李承乾帶著李恪、薛仁貴策馬進入三軍將士視線當中。而一旁,尉遲恭、李積、李大亮、李道宗、張儉、蘇定方、侯君集等人早已到位了。 

 東宮五軍的陣列是有講究的。首先,三軍以二十人兩個小隊為一排,兩名騎兵在左右外側,其次是左右六名盾兵,隨即是左右四名陌刀兵,最內側是八名弩弓手。 

 這樣的佈陣,當遇到集團軍作戰的時候,兩側騎兵能夠迅速出列匯合,組成兩支龐大的騎兵部隊護衛在主力兩側。兩側重盾兵會迅速向前列陣,兩側陌刀兵緊隨其後,和重盾兵組成具備抗擊、御騎的第一防禦陣線。後方的弩弓手,也會迅速從後方左右趕上補位,組成弓弩陣! 

 當遇到混戰的情況,左右兩側最外圍的騎兵小隊長,也就是十人小隊的什長直接號召自己的小隊成員,組成十人小隊進行作戰,全軍分散成為十人規模的小型作戰部隊,以此提高唐軍在混戰當中的綜合戰鬥力。 

 如果遇到地形不利的情況,那麼重盾兵和陌刀兵直接出列,組建防禦陣線,弓弩手老規矩組成弓弩陣迎敵。騎兵部隊,直接從三軍空出來的後方,集結成兵陣,等候將帥的指示! 

 而以上的這一切,需要默契!團隊意識!因此,五軍的訓練才會細化為單兵訓練和團隊作戰,團隊作戰有十人小隊、百人大團、千人大旅!沒有萬人的說法,因為五軍一支軍團的編制最高六千人。在古代,能夠讓軍團士卒達到這樣的水準,一支六千規模的軍隊,已經很足夠了,太多反倒是拖累指揮效率,乃至更加受制於地形因素。 

 李承乾畢竟師出李靖,人家也不是白學的,肯定是有兩把刷子的。要是被李靖看到李承乾組建一支這麼精銳且規模臃腫的編制軍團,直接氣的跳起來往李承乾屁股上來兩腳!精銳作戰往往更加適合分散一些的小團體,只有沒什麼訓練和素養的部隊,才需要用人數來穩定。 

 而眼下的東宮五軍,就是以千人旅的形式,組成了大型的一個個矩形方陣。總不能把兩萬人,二十個旅擠在一起吧?還行不行軍了?東宮五軍如今的作戰單位最大是旅,不存在萬人的說法。哪怕是五軍府,作戰都是分為六支旅隊指揮的,不存在全部擠在一起的說法。 

 閱兵或者作秀除外,就好比後世航母艦隊,看到的時候都是航母居中,巡洋艦、驅逐艦、護航艦、戰鬥機這些圍著,組成龐大的緊密集合體。但真正作戰,航母和周圍艦船都是隔得很遠的。 

 現在,想必大家明白為什麼每排是二十人了,五十排嚴謹的隊列可以有效迅速的組建各種禦敵陣型和做到很多要求。除卻御騎軍外,一旅都是標配一百騎兵,左右五十名組成兩支騎兵小分隊,三百重盾兵和兩百陌刀兵組成防禦陣線,四百弩弓手組建掩護和火力壓制的主要打擊力量。 

 如果遇到對面人太多呢?簡單啊,再派一個旅上去,一個不夠就兩個、三個,組成三道嚴謹的局部戰線,一軍足足有六千人,六個旅呢!如果地形限制,那對面也限制啊,除非自己家這邊狹隘,對面開闊,這種地形一般都是峽谷出口。但...誰tm會在峽谷出口和敵人對線啊?往後撤啊!要麼進來,大家一起吃地形限制,要麼你就看著老子走人。 

 遇到堵門口怎麼辦?那就屬於非常時期,非常時刻了。一般那種情況,和那種地形,基本上還沒到就已經知道了,再想辦法怎麼應對唄。 

 李靖在城牆之上滿意的點頭:“嗯,不愧是老夫的關門弟子啊!書寶,你瞧這千人一陣的部署和隊列安排。作戰力量適中,且可以適應很多突發情況和地形。加上綜合作戰力量,這樣一支千人軍陣,足夠應對很多戰鬥了。” 

 秦瓊一臉認可點頭:“藥師兄說的不錯,這般二十個千人軍陣,可聚可散。看那軍陣每排陣列的士卒部署,料想是兩支什長隊伍。” 

 “沒錯,既然作戰力量有了保證,那就不需要臃腫的規模數量來拖累指揮效率了。” 

 李承乾策馬來到三軍陣前:“諸位兄弟!咱們都不是新娘子初上花轎了!這次,孤帶你們去草原轉一轉,玩一玩!吃的、用的、玩的、看上的,諸位兄弟無需客氣,只要不是我大唐百姓,你們高興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