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嘟233 作品

第70章 緊箍咒

 “得得得...朕不想聽了!你去做,只要不出事,出了事你小子自己想辦法承擔。” 

 二鳳真的是一聽到李承乾這些所謂的經濟理論和市場理論,就一個腦袋兩個大,跟緊箍咒有的一拼! 

 李承乾也是說一不二的主,當天就直接去了咸陽。到了咸陽,首先第一件事情,就是規劃了咸陽的交易所對接長安東西兩市,隨後在咸陽以北,規劃了十二個農莊,發佈了有關各類家畜的訂單,把這些訂單需求直接交給商賈們去做。同時,加大軍備的投資生產,用以後續的東宮十率組建所需。 

 同時也要規劃新軍營的用地和設施等,粗略算了一下三萬人的軍營大概需要四萬平方公里。這也不奇怪,大家或許沒有對古代城市規模的概念。大家可以粗略的認為,一萬人需要至少一萬平方公里的佔地面積來作為住房區域。例如,隋唐時期城市發展得到巨大增速,許多城市人口規模達到了二十萬以上,佔地面積最少都需要二十五萬公里。 

 長安城,眾所周知的古代第一大巨城!面積達87.27平方千米,是漢長安城的2.54倍,明清北京城的1.45倍,是同時期的拜占庭帝國都城君士坦丁堡的7.29倍,是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達城的2.87倍,是羅馬城的6.39倍。 

 就這,長安城城內的常住人口也就五十多萬,至於說所謂的百萬人口,那是算上下轄的縣城村落的,百萬人口扎堆?古代的生產技術和能力根本維持不了。 

 而李承乾這裡之所以三萬大軍軍營佔地不過四萬平方公里,根本原因是李承乾打算採取五層高樓建築作為士卒們的住房區域。這很好理解,就是地基紮實一些,越低那麼房梁和支柱就更多。打個簡單的比方,五樓的房梁東南西北中五根房梁,四樓就加倍為十根,三樓就十五根,二樓二十根,一樓二十五根,地基三十根! 

 類似於寶塔的結構,樓層越高面積越小,形成壓力分佈均勻,節省土地資源。畢竟如今的咸陽城,人口都達到了三十多萬了,城池規模不斷擴大,直接延伸到了渭水對岸了,佔地面積猛增到五十四萬平方公里左右了。 

 也得益於咸陽的飛速擴建和發展,帶動了各類產業的生產,資金流動也是龐大了起來。貨幣來源,無外乎咸陽的對外出口和內部循環,加上市監局的存在,令市場也規範的運行,形成良好的經濟發展態勢。 

 最後,就是李承乾一直都想搞的熱武器了!沒有現代化的化工技術和生產力,能怎麼辦?只能是走火器了唄。大家也不用感到懷疑,唐朝煉丹煉出炸藥的事情,估計不少人都知道,如果歷史不好或者閱歷不夠,沒聽說過也沒啥。 

 首先來說明以下關鍵的要點:1.關鍵的硝石咱們東方從哪裡獲得?2.提純技術方面的選擇。至於什麼配方之類的,作者就不多贅述了,網上能找到大概,但不可能給你一比一的原配方,炸藥那是專業化工廠才能生產的,所以作者不多說。 

 首先,能收集硝石的地方一般都是排洩物集中之地,東方有豬圈廁所泥土挖土硝,西方也有陰溝下水道收集硝石,有大量蝙蝠、老鼠等動物棲身的山洞裡,天長日久積累的動物排洩物往往能形成天然硝石礦,智利的智利硝石礦(天然硝酸鈉礦)也是鳥糞長期積累後形成的。 

 至於所謂的尿硝,實際上是土壤中生成的硝酸鹽以水溶液形式逐漸滲入牆壁(特別是土牆),由於硝酸鹽中,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有著很大的變化,北方冬天的低溫下,硝酸鉀的溶解度比硝酸鈣、硝酸鎂、硝酸鈉等都低得多,零攝氏度時硝酸鉀的溶解度只有13g左右,就容易在牆壁上以結晶形式析出,這種結晶可以是白色的黴狀物(細針狀結晶),條件好時甚至能形成接近透明的細長結晶,俗稱“馬牙硝”或者“牙硝”。這種廁所牆壁上析出硝酸鉀的現象相當於一種天然重結晶作用,析出的硝酸鉀有著較高的純度,有時可達75%以上,是民間配製黑火藥的好原料。 

 總結:1.土壤中的硝酸鹽,電離出的硝酸根離子能被植物吸收,作為氮源合成氨基酸和蛋白質。2.植物被動物(當然也包括人類)吃掉,蛋白質和氨基酸的終末代謝產物尿素等,被動物排洩。3.尿素等水解得到的氨,氧化時可以放出能量,這種能量可以作為化能自養菌——硝化細菌的能量來源,在硝化細菌作用下,氨的最終氧化產物是硝酸。4.硝酸與土壤中的礦物質反應,最後又變成了土壤裡的硝酸鹽,主要包括硝酸鈣、硝酸鎂、硝酸鈉、硝酸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