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嘟233 作品

第67章 李淵長辭

 說完,李承乾緩緩倒下,一頭栽在了李淵身旁,跪倒在床旁。鄭麗婉攔下了一眾想要上前的人,將李承乾扶正。 

 “殿下沒事,就是累了。讓他...再多陪陪爺爺吧。” 

 鄭麗婉也看向了李元昌:“漢王叔。” 

 “臣在!臣在!” 

 “爺爺走了,殿下的人性又少了一分...你們,好自為之。能讓殿下願意給你們一句保證,是因為皇爺爺,皇爺爺走了,你們的保命符...也沒了。” 

 “臣不敢!臣一定謹記!謹記於心!萬不敢忘!” 

 鄭麗婉轉身隨手一揮:“都出去吧,顯得聒噪。” 

 “嘩啦——” 

 一陣清風直接將眾人推出了殿外,但力度適中,不偏不倚,無人受傷。殿內,僅剩下二鳳、長孫、李承乾、鄭麗婉、李淵的近侍李公公五人。 

 二鳳和長孫也真真的見到了,李承乾真的無情!但,也非徹底無情。李淵的離開,讓李承乾的人性,又少了一分。李承乾的意思很簡單,看在李淵的份上,他將來願意容納這群王叔,但如果不安分、不老實,那麼李承乾還是隻能殺了他們。換言之,李承乾可以毫無雜念的殺掉他們,去給李淵陪葬。 

 鄭麗婉看向李公公:“爺爺生前可有珍視妃嬪?” 

 李公公:“回太子妃殿下,張婕妤與尹德妃二位最受太上皇寵溺。” 

 鄭麗婉:“兩人膝下子嗣哪些?” 

 李公公:“張婕妤膝下無子,尹德妃膝下原有一子為元亨,但也於貞觀六年早逝,無後。” 

 鄭麗婉:“...時也,命也。張婕妤、尹德妃好生照料,東宮為其增月俸百兩。至於其餘妃嬪,一律隨葬爺爺陵寢。” 

 李公公唯有點頭:“老奴遵令!” 

 鄭麗婉走向二鳳和長孫,躬身道:“啟稟父皇、母后,自古百善孝為先,且爺爺對殿下兒臣二人自幼關懷有加,至情至深。因此,兒臣請願,我夫婦二人為皇爺爺守靈,然因大唐東宮正值多事之秋,為爺爺守孝三月,以正長幼孝道。” 

 唐高祖李淵(566年12月21日 [4] -635年6月25日),字叔德。中國唐朝開國皇帝(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在位),初唐政治家、軍事統帥,唐太祖李虎之孫,唐世祖李昞之子。作為唐朝開國創業的帝王,史學界對李淵的評價不一。有觀點認為他優柔寡斷,賞罰不明,從起兵建唐到平定天下全靠李世民之力。也有觀點認為他存在深謀深算、富有遠見的一面。其在初唐頒行的一些措施,確立了有唐一代的基本制度、政策,為後來的“貞觀之治”打下了基礎。 

 李淵一生譭譽參半,名不經傳。可以說李淵比不上隋文帝、唐太宗這類,但要說李淵毫無建樹,那卻是假的。李淵一生大起大落,此起彼伏,晚年有一個李承乾這個孫子,以作慰藉,也算是為其一生的結局,劃上一個還算圓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