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嘟233 作品

第38章 成人典禮

 而主人就是主持加冠的德高望重的長輩,按理說是李二,但李淵開口了,二鳳和長孫都不能說啥,只能乖乖答應。至於所謂的贊冠者,毫無疑問是李二了,雖然李淵嫌棄他,但在自己孫子和孫媳的成人禮上,並沒有發作,很好的剋制自己。 

 至於先加緇布冠,次授以皮弁,最後授以爵弁這些,有些不一樣。首先,李承乾是太子,他的發冠可不是所謂的布髻,而是玉冠! 

 不是諧音的羽冠啊,這玩意是武將的,那類有紅色的武冠正式名稱為鶡冠!為古代武官武將所戴,冠頂插飾鶡毛以示英勇。鶡(音何)是屬鴟鳥類,性勇好鬥,至死不卻,為秦漢及秦以前各代武官所戴。 

 皮弁其實就是帽子,唐朝的帽子實際上就是大家熟知的烏紗帽,規定只有官員才能使用,而且那時候不叫烏紗帽,叫做幞頭,北周興起的,又叫折上巾、軟裹。而李承乾的帽子,是編綴了玉石珠寶點綴的,但一般都是放著,不會帶的。 

 還有這個爵弁,冠名,爵,通“雀”故亦作“雀弁”。 比冕次一級,形制如冕,但沒有前低之勢,而且無旒。色如雀頭,赤而微黑。其形廣八寸,長一尺六寸,前小後大,用極細的葛布或絲帛做成。這裡說的長與寬指的是爵弁頂上的板狀物的長寬。李承乾的爵弁是有冕旒的,但沒有李二和李淵那種數量多、長!這一點,希望大家不要搞混。 

 接下來說有關鄭麗婉的成人禮,按照禮制,尋常女子換個髮型,家境好加些髮飾和簪子等等。鄭麗婉不一樣,她是準太子妃,以太子妃的身份成人,那麼需要加冠鳳屏,和長孫不一樣的是鄭麗婉是四屏。 

 在國家的重要儀式上,不但皇帝、皇后要出席,皇太子和太子妃也要出席,太子夫妻通常坐在帝后的左下方。太子衣裝與皇帝差別除卻顏色深淺不一致外,幾乎沒啥大的區別。太子妃也同皇后一般,身著鳳冠霞帔——只是皇后的鳳冠是“六屏”,太子妃的鳳冠是“四屏”而已。 

 當然,這所謂的鳳冠是明朝興起的,唐朝時候沒有這說法。實際上,鄭麗婉是由長孫皇后親自為她編織髮型,給她戴上各類髮飾和髮簪就可以了。至於賜予什麼衣物之類的,流程裡並沒有這些。 

 唐代皇后服飾主要是三種:褘衣、鞠衣、鈿釵襢衣。諱衣是受冊、助祭、朝會大典時用的。深青織成為之,上畫暈赤質五色十二等,素紗中單,脯領,朱羅毅嫖和撰。鞠衣由黃羅幫成,不畫採,蔽膝,大帶,革帶,局隨衣色,是親蠶時服用的。鈿釵襢衣主要用於會見賓客,十二鋼,服用雜色不施採,加雙佩小緩,去局加履,首飾大小花十二對。 

 但李承乾和鄭麗婉這倆小夫妻,都有自己的心思,每一個穿啥五顏六色的說法,統統一襲黑衣搭配,顯得纖細而又神秘。李承乾額外披著披風、鄭麗婉披著黑色霞帔。 

 披風想必不用解釋,大家都理解有個概念。霞帔的話,最早由南北朝時期的帔子演變而來,發展到隋唐時期喚做霞帔,造型類似於現代常見的披肩。但相比現在的披肩,霞帔要寬大的多,兩邊披在肩上,前方長到腳底,後方類似披肩和前方一樣直達腳底。 

 李淵親自為李承乾帶上玉冠,插上髮簪固定髮髻。長孫皇后親自為鄭麗婉編織髮型,隨後為她將髮簪和步搖、珞瓔等等掛飾佩戴起來。李淵從一旁老李手中的托盤上,將太子印璽、皮弁、爵弁一併交給李承乾。長孫皇后則是從一旁的左鳳儀手中托盤內的步搖、髮簪、髮飾、掛飾珞瓔等等,給鄭麗婉戴好,最後把太子妃印璽如同李淵一般,以紅托盤的正式形式交給鄭麗婉。 

 “謝過皇爺爺、父皇、母后。” 

 小倆口接過各自的東西,隨即手中托盤不動,而躬身致謝行禮。這樣,才算是結束。複雜吧?複雜就對了,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想想都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