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阿姨 作品

第129章 陳寒怒批腐儒!朝堂之上再掀風波!

 陛下,您不應如此袒護他。” 

 這時御史走出來直言不諱,其他官員也隨之附議:“陛下,在微臣的故鄉山東曲阜,有許多人種棉花過日子。 

 本來靠著棉花,他們可以安安穩穩地生活,但沒想到在陳寒的操作下, 

 他低價收購棉花,讓百姓一年的努力化為泡影。 

 他這樣做,卻沒有一個人敢指責他。” 

 又有一位官員站出來說:“陛下,臣的家鄉在河南,那裡大規模種植棉花,是我國真正的棉花產區。 

 我河南一地的棉花產量佔據了全國的四成。 

 但是因為陳寒這般作為,導致今年棉花的收成大幅減少。 

 許多百姓借錢種植棉花,有的甚至把稻田改為了棉花田。 

 但他們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更別提應得的收益了。” 

 眾多官員紛紛站出來反對陳寒未受半點懲罰。 

 他們甚至認為即使陳寒並非直接導致棉花降價,但他的行為足以令天下所有從事棉花產業的人都陷入混亂。 

 畢竟他發起的棉花收購行動已經讓所有參與棉花交易的人感到了恐慌。 

 看到陳寒又被眾人詬病,朱元璋也感到十分頭痛。 

 儘管陳寒如今所做的事情對天下有利,但在眾多官員心中,他始終是一個惡人形象。 

 哪怕此刻陳寒告訴大家只要好好跟隨大明商會做事,就能獲得豐厚回報,許多人也不願意相信。 

 為什麼呢? 

 實際上這就是輿論的力量。 

 不少官府都在如此宣傳。 

 都說陳寒這個人就是大明王朝的蛀蟲,跟他走在一起就如同被汙穢籠罩。 

 因此,許多人無法理解陳寒現今的行為,也有許多來自江南地區的官員表達了類似的看法。 

 "陛下,松江棉布經過一百多年的演變與發展,現今已然成為舉世聞名的棉布商品。 

 為了滿足棉布生產的需要,朝廷也傾盡全力,將周圍的農田改造成了專門種植棉花的土地。 

 老百姓們耗費了無數的時間完成了這樣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