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阿姨 作品

第35章 我堂堂都御史,豈是任人欺凌之輩?

 這喧鬧的景象持續數日,非但未曾減退,反而愈演愈烈。 

 尤為顯著的是,秦淮河上的商船比平日多出四五倍之多。 

 碼頭上卸貨的勞工忙碌不堪,眾多未被列入救濟名單的災民也在其中分擔重負。 

 經陳寒調度,許多人都參與到了碼頭的勞作之中。 

 糧食如山般源源不斷地運入京城。 

 各地的商船與貨船晝夜不息地穿梭於河道之上。 

 城門口人潮湧動,絡繹不絕。 

 城內的大小客棧、酒樓、茶社、食肆、戲院皆座無虛席。 

 京城街頭的人流比平日足足多了五六倍,宛如過大年般的繁華。 

 在這種情況下,興隆號商鋪的日銷售額竟高達三百貫,讓林德貴這樣的商界大佬樂不可支。 

 募捐活動中的商人此刻深信不疑,陳寒並未欺騙他們,這裡的確是個能賺大錢的地方。 

 商務司衙門的二樓陽臺上,陳寒佇立眺望, 

 眼前的景象令他略感驚訝。 

 大明的商業潛力實乃無窮無盡。 

 只需稍加引導,商人們便會自發聚集。 

 且他們的表現令人讚歎。 

 身旁,夏荷、冬雪以及陳寒從災民中提拔的駱秉堂、李少堯、張敬齋正彙報工作。 

 他們皆是陝甘的秀才,博學多識,品性淳樸。 

 更關鍵的是,他們在計算方面頗具天賦,因此被陳寒招攬為幕僚。 

 夏荷報告的仍是災民安置之事: 

 “公子,自月初七接收第一批官員捐贈的三十萬貫以來,已安置三千二百一十六人在城外建造木屋;” 

 “兩千一百二十人在秦淮河畔建立工坊;” 

 “四千五百人在城內修築功德樓。” 

 “一千三百人在碼頭從事卸貨工作;” 

 “三百二十二人在城內經營小本生意。” 

 “五千三百人在粥廠擔任工人。” 

 “總計安置了一萬兩千二百五十八人。” 

 “目前,城外尚有四萬六千左右的閒散災民。” 

 “這些人每日提供早晚兩餐稀飯,午餐為乾糧,無薪資。” 

 “壯工兩千二百一十二人,每日薪資二十文;體弱者,日薪十文;總計每日需支付工錢一百四十五貫七百文。” 

 “每日糧食消耗約九百七十擔,需資金三百二十三貫。” 

 “加上工錢,一天需花費四百七十貫!” 

 此數額一出,眾人無不面色凝重。 

 唯有陳寒略感失落。 

 “一天才花費四百七十貫,太少了!” 

 “這可不行!” 

 夏荷合上賬本,滿臉驚異。 

 “公子,這可是每天四百七十貫啊。” 

 "朝廷官員的年薪也達不到這個數目呢!" 

 陳寒解釋道:"我計劃用五十萬貫來救助災民,如今每日消耗四百七十貫,照此計算需三年,我沒有那麼長的時間等待。 

 " 

 "夏荷,你得在現有的基礎上,不論用何種方法,再增加一倍的人手。 

 " 

 夏荷驚訝地張大嘴巴,增加一倍的人,恐怕沒什麼工作可分配給他們。 

 "但我們這裡並沒有那麼多工作啊。 

 " 

 陳寒回應:"我會立即通知工部,測量全城及通往首都的道路,到時候擴充人員。 

 " 

 "測量完成後,我將著手建造第一條混凝土路。 

 " 

 夏荷只好記下這個決定。 

 隨後,駱秉堂報告了京城商家的經營狀況。 

 聽完報告,大家都頗為振奮。 

 據戶部統計,此次來自全國的新商戶增加了七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