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阿姨 作品

第24章 陳寒啊陳寒,你這是自尋死路!

 “我要讓全城,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都清楚,我即將前往晉商商會,會一會那些商人。” 

 朱允熥聽完,怔愣許久,然後反問:“先生,您這是何意?您這是斷絕了自己的退路,何苦呢?” 

 “畢竟他們只是商人,何需給予如此敬重?” 

 朱允熥有這樣的看法,並非他的錯。 

 實則此刻眾人皆是如此想,都認為商人無關宏旨。 

 唯有陳寒洞察,一個國家欲求發展,經濟力量不容忽視。 

 大明王朝已非昔日之朝代,僅靠農業不足以維繫統一帝國。 

 當今的大明,四面楚歌,正處於工業革新的起步階段,西方啟蒙運動初露端倪。 

 一旦他們崛起,一旦開始競爭,若大明仍固守小農經濟,不僅會被時代拋離,更將喪失廣闊市場和機遇。 

 正因他洞悉歷史,不能讓小農經濟再為主流。 

 他必須引導大明走上新路,向外拓展,轉移衝突,掠奪與殖民。 

 唯有如此,大明才能保持活力。 

 否則,待到更為封閉、黯淡的清朝,國家的命運將更為悲慘。 

 因此,陳寒每次行動都爭分奪秒,看似尚有百年光陰可緩,但根基未穩。 

 如若初期未能塑造改革風氣,後代將失去動力。 

 正因如此,陳寒再次望向朱允熥,微笑著說:“若您信任先生的見解,相信我能帶給大明不一樣的變革,就應支持我。” 

 陳寒看著朱允熥,目光充滿期待。 

 因他必須在朱允熥登基前,灌輸這種思想。 

 唯有如此,他才能在未來擁有最堅實的後盾,贏得更多支持。 

 朱允熥看見他臉上的決然神情,終於點頭,或許看出了什麼。 

 只因陳寒的眼神,讓他感受到做決定時的堅定,以及對大明未來的關切。 

 正是因為這一點,他的觀念瞬間轉變。 

 於是從商務司的門前開始,陳寒有意放出風聲,宣稱當今的正四品大員,賑災總指揮左僉都御史陳寒,即將前往城北的晉商商會會晤各地商人。 

 這則消息一出,立即在整個京城引起了轟動。 

 一位尊貴的四品官員,此刻竟打算與商人們交往,文人墨客紛紛對此表示不屑。 

 陳寒先前在夫子廟前以募捐形式與商人們打交道,已招致不少人非議,認為此舉有損文雅,有悖官德,對他抱有偏見。 

 儘管後來陳寒以五十萬貫的鉅款平息了皇上的疑慮,但卻無法堵住那些文人士子的悠悠之口。 

 於是,眾多書生紛紛站出來指責他。 

 “真是有失斯文,有失斯文啊!” 

 “堂堂左僉都御史,肩負糾察百官之責,竟主動與商界人士混跡,與那些卑劣的商人交往,豈不是自甘沉淪?” 

 “難道他收了商人的賄賂不成?” 

 “說來也巧,陳寒此人不就是收了商人的銀兩?” 

 “他在夫子廟募捐救災時,出資的不就是那些商人嗎?還自稱善舉,這不是自欺欺人嗎?” 

 “其實是陳寒向商人討錢,他們通過金錢交易,讓商人的地位驟然提升,真是道德淪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