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阿姨 作品

第22章 若臣無法完成任務,願辭官!

 此刻,詹徽等人看向陳寒的目光都變了,心想:此人確是辦事的能手。 

 想從陳寒手中轉移這些資金到戶部,對他而言是艱難的決定,畢竟他清楚,雙方此刻已勢如水火,此刻涉及權力交接,日後必然伴隨著諸多紛爭。 

 但他別無選擇,戰爭對他至關重要,他必須在有生之年,為孫子掃清所有障礙,北方的韃靼是個巨大的威脅。 

 然而,陳寒竟在如此困境下給出瞭如此完美的解決方案。 

 這樣既協助朝廷籌集了軍費,同時,陳寒的權力絲毫未減,恐怕文官們的計劃再次落空,他們會氣瘋吧。 

 朱元璋見文官們面色不悅,嘿嘿一笑,“不過陳大人,你可不要勉為其難,這樣的繁重計算事務你能擔當得起嗎?” 

 他的話語瞬間讓 

 戶部尚書直言不諱:“陛下,朝廷中精通算術的官員已遭遇困境,哪裡還能尋得更優秀的人才?我們理解陳大人對救災的熱忱,但也需認清現實。” 

 “如此鉅額一旦有誤,將對後續無數事宜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望陳大人三思。” 

 此刻,他必須奮力一搏,畢竟那是數百萬貫的鉅款。 

 最重要的是,若這些錢悉數歸戶部,陳寒豈非會受制於人,事事需看他們臉色? 

 這才是他們的真正意圖。 

 而陳寒豈會不知他們的陰暗心思? 

 於是,此刻的陳寒絕不會因小事妥協。 

 文臣們一個個憤恨不已,卻對陳寒無可奈何。 

 他們未曾料到,陳寒的決心竟如此堅定。 

 他們在朝會上突然拋出反對意見,意在打陳寒個措手不及,卻不料陳寒迅速找到了對策。 

 朱元璋端坐龍椅,看著陳寒與文臣們針鋒相對,心中暢快。 

 他對陳寒的信任,一半是信,一半是疑,更確切地說,他害怕陳寒權力過大。 

 同樣,他也擔心陳寒受制於文臣,無法施展拳腳。 

 因此,他在矛盾中放手,同時期待陳寒自我解決。 

 現在,陳寒做到了。 

 朱元璋詢問陳寒是否有能力處理這複雜的計算任務,陳寒立刻回應:“陛下,即便辦不到,總不能坐視不理吧。” 

 “您從我這裡取走五十萬貫,還望陛下日後能支持救災行動。陛下放心,財務之事,只要您信任微臣,定不負所托。” 

 此言一出,讓朱元璋頗感尷尬。 

 畢竟,在他人辛勤的成果中挑選,自己卻不付出,實有不妥。他只好尷尬地笑道:“行行行,能辦成就行。” 

 而戶部尚書顯然不甘心,他們精心策劃的佈局就這樣被陳寒破解。 

 原本設想能從陳寒手中奪過這筆錢,再利用戶部職權牽制他,迫使他低頭。 

 不料卻被陳寒輕鬆化解。 

 他又道:“陛下,就算撥出五十萬貫充作北伐軍費,剩餘的二百多萬貫也非小數目。” 

 “若陳大人無法完成此重任,卻誇下海口,豈非在鼓勵朝臣對抗朝廷?” 

 朱元璋再次望向陳寒。 

 “陳卿,李尚書言之有理,你有把握嗎?” 

 陳寒終於明白,為官並非易事。 

 像朱元璋這般狡黠如狐的帝王,他期望臣子間彼此勾心鬥角,以便他坐享其成,從中漁利。 

 明明已收了他的大量財富,卻還要隨同文官一道給他設難題,編織各種幻象,誘使那些文官沉迷於與他較量。 

 這實在是用心險惡,也是他作為帝王的權謀手段。 

 不得不欽佩他的決斷,看似推卸,實則巧妙地操控局面,駕馭群臣的智慧。 

 朱元璋雖出身農家,多年的抗爭歷練出他超凡的掌控力。 

 正如現在,他這小人物在老謀深算的朱元璋面前,的確難以掀起波瀾,只能忍辱負重。 

 只好再次開口:“陛下若真信任微臣,微臣定將救災之事辦得圓滿。 若辦不好,微臣願棄這頂烏紗帽。” 

 朱元璋朗聲笑道:“言重了,不過陳愛卿有此決心,甚好。你先去,儘快把錢送到兵部,戰事緊迫。” 

 見陳寒立下如此誓言,文官們還能說什麼? 

 難道要迫使他在朝堂上發誓,若不完成任務便割頭謝罪? 

 這確是他們所想,但不能過於咄咄逼人,否則自己也將背上失禮的罵名。 

 陳寒轉身瞪了文官們一眼,大步流星離開了朝廷。 

 說實話,他厭倦這種爭鬥,但要做大事,僅憑一己之力無法對抗整個朝廷的風氣。 

 戶部尚書茹太素雖未多言,但望向陳寒的目光充滿憐憫和同情。他儘管正直清廉,卻也 

 詹徽等人從奉天殿走出,個個唉聲嘆氣,因為他們明白這次較量,雙方都受了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