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又在挖坑?

 羅堅看完結局,在房間內沉默了許久,像是變成了一尊石雕,表情動作都顯得僵硬。 

 最後法官的自白書,給他一種細思極恐的感覺,哪怕是大中午,都感覺身上冷颼颼的,心裡發毛。 

 原來全程法官都在用他的目光,注視著其餘的九個人,特別是在後半階段,在“假死”脫身後,他更是肆無忌憚,通過房間裡的玻璃窗注視著一切。 

 一個“死人”始終在無人注意的角落,直勾勾地注視著你! 

 每每想到這個畫面,羅堅都下意識地瞥了眼房間的窗戶,然後用力地嚥下一口唾沫。 

 害怕!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讓他頭皮發麻的細節描寫。 

 在最後女教師於臥室內懸樑自盡時,老法官就站在衣櫃的陰影內,靜靜地注視著她。 

 一個老法官沒說,書中也沒寫的猜測,浮現在羅堅的心頭。 

 假如女教師沒自殺呢? 

 她能活下來嗎? 

 能破除童謠的“詛咒”嗎? 

 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即使女教師憑藉強大的心理意志力扛住了死亡的暗示,她也絕對無法逃離小島,成功存活。 

 因為老法官當時的站位,就說明了一切。 

 如果當時女教師沒有選擇自殺,那他肯定會再次出手,幫對方完成“自殺”的流程。 

 正如之前的蜜蜂殺人事件一樣。 

 對老法官來說,殺戮是一種愛好,這場小島上的謀殺,是他“藝術”巔峰的作品。 

 他絕不允許有任何瑕疵出現。 

 所以女教師的結局,早已註定,無論她是死於和上校的爭鬥,還是憑藉意志力對抗了自殺的暗示。 

 對她而言,結局都不會發生任何變化。 

 死亡,早已經籠罩在了那座小島的每一處空氣之中,無人可以掙脫! 

 羅堅沉默了許久,終於好像是回過神來,打開了手機。 

 時間已經接近傍晚,羅堅意外發現,平時熱鬧非常的聊天群,今天下午竟然一反常態,極其安靜。 

 兩三個小時都沒人說話。 

 羅堅微微一笑,知道自己沒有進錯組織。 

 怎麼說呢,就和你在學校加入一個“熱愛學習群”,當在期末考試期間,你還看見群裡一大堆人在吹牛打屁的時候,你就應該覺悟—— 

 媽的,進傳銷組織了! 

 一個個都是騙子! 

 如今,群裡的沉寂,正好說明了,大家都在專心閱讀,全神貫注,且保持著崇高的道德水準,沒有半點劇透的消息。 

 羅堅欣慰一笑,在群裡發了個小狗從水面下冒頭出來的表情包。 

 配上的特效文字是“暗中觀察”。 

 有人率先發聲,其他人也瞬間冒頭。 

 “怎麼樣,基本都看完一本了吧?你們看的是哪本?”有人問道。 

 “我看的是《無人生還》。”羅堅爽快回應道。 

 “good!剛好和我錯開,我看的是《東方快車謀殺案》,交換下情報唄,不劇透,就說說你對書的評價怎麼樣?” 

 評價麼? 

 羅堅沉默了一會,內心進行了一番覆盤。 

 要說這本《無人生還》有沒有缺點,那肯定是有的。 

 而且不少。 

 首先在死亡順序上,老法官,或者說阿加莎的安排,不算十分嚴謹。 

 假如出現一些“意外狀況”,比如將軍不曾一個人坐在海邊,比如醫生不是那麼輕易地相信了法官等等,都可能會導致陰謀的敗露。 

 至少也會打亂謀殺的節奏,讓童謠的順序出現混亂。 

 這場“藝術品”一樣的謀殺過程,並不如老法官描述的那般完美,從事後諸葛的角度進行反推,還是能找出許多不夠嚴謹的地方。 

 這一點阿加莎在“硬核”程度上,沒有能夠完全說服羅堅。 

 但當羅堅回憶起他自己在整個中午連同下午的閱讀過程中,自己的心理狀況以及情緒波動,他又必須要承認—— 

 這是一本絕對質量過關的上乘佳作。 

 因為身為一個讀者,情緒始終都被調動著,被牽引著,被耍得團團轉。 

 彷彿就像是從書外的世界裡,被帶入到了那個與世隔絕的封閉小島,經歷了一場和書中角色完全一樣的“驚悚遊戲”。 

 獨立的孤島、可怕的童謠、神秘的兇手、完全不知何時降臨的死亡…… 

 羅堅從來沒有經歷過這種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