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還有高手?

 “曾經的我,以為自己寫不出好的詩歌,是詞彙量積攢得還不夠多,現在,我恍然大悟,原來我寫不出好的詩歌,是因為我真的寫不出來!!!” 

 在各個高校的校園論壇上,上面這句話的帖子下方,都跟隨有無數留言,熱度爆炸。 

 至於是哪個學校的學生首創,已經不重要了,反正搬運的速度,比剛上馬的4g要快得多了。 

 天知道顧知書今晚放出的這首《遠和近》,對廣大學生群體的心靈震撼有多麼巨大。 

 曾經他們以為,自己距離詩人的差距,在於文學底蘊的積累,在於詞句排比的運用,在於對生活事物的觀察細緻程度。 

 古詩詞他們內心承認,自己是真的沒那個本事去寫。 

 但現代詩歌,在很多人的眼裡,並非自己寫不出來,只是懶得去鑽研學習罷了。 

 無非是寫出一段完整優美的文字,然後加上回車鍵換行,僅此而已嘛! 

 所以比起古詩詞在國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現代詩歌的處境,始終是有點尷尬的。 

 很多人不服。 

 一首作品的好壞也始終存在爭議。 

 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總能各自找到自圓其說的理由。 

 比如說好的一方,說這首詩辭藻華麗,文筆斐然,反對的一方就會說它是堆砌辭藻,疊床架屋。 

 說好的一方說這首詩意境高遠,發人深省,反對的一方就會說它是矯揉造作,無病呻吟。 

 裡面多少有點崇古貶今的思想在作怪,但在客觀上,這也是現代詩歌的屬性所導致的。 

 本質上,現代詩歌的誕生,就是為了打破格律詩“戴著鐐銬跳舞”的束縛,朝著“自由奔放”的方向一路狂奔。 

 固然有其值得肯定的意義,但過度的“自由”,就會導致門檻降低,出現一大堆魚目混珠的現象。 

 比如臭名昭著的【梨花體】—— 

 “我終於/會/寫詩了……” 

 【羊羔體】—— 

 “其實小時候我和她住得特近/一牆之隔/她家住在西商跑馬場那邊,我家/住在西商跑馬場這邊……” 

 以及最為歹毒的【淺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