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他們還聊上了?

 “我想審美境界是一個意蘊生成的過程,是人的精神境界的誕生和擴展,是一個意義和價值的生成過程。” 

 “說得太好了,還有小顧老師你剛才提到的含蓄之美,我在繪畫時也經常用到,想和你再深入探討一下。” 

 “我覺得含蓄無論對詩人還是對畫家,都是在其作品中構建起一個開放性的召喚結構,由於其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和不確定性,就為品鑑者從多層次多角度挖掘探索其意蘊提供了可能。” 

 “沒錯,沒錯,我在課堂上一直提倡學生要深度參與藝術的審美,其實就是這個意思,小顧老師總結得太精闢了。” 

 “季奶奶似乎在兒童的畫作上,特別擅長?” 

 “是啊是啊,我喜歡給孩子們畫畫,但我喜歡畫給孩子們去看,讓他們自己去想,去在畫中翱翔,而不是刻意地去告訴他們,你要從這幅畫裡學習到什麼知識道理,那反而是扼殺了孩子們的天真無邪。” 

 “那我覺得,您應該和尼采很有共鳴,他的一大主張,就是希望人的精神狀態,能迴歸到孩子階段。” 

 “是嗎是嗎,他是怎麼說的?我學習學習。” 

 “呃,可能三言兩語說不清楚,這樣,等過些時候,尼采的哲學書《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出版後,我親自寄一本給您,您看怎麼樣?” 

 “那簡直是太好不過了,我退休後閒著無聊,就想著找點書看呢,太好了太好了……” 

 好好一檔《深夜巷話》電臺節目,竟然變成了兩人聊天的平臺。 

 他們在電話裡頭聊得歡快,殊不知無數正在收聽廣播的聽眾們,早就人都麻了。 

 還真就聊起來了? 

 甚至在探討學術層面,一個電臺主持人和一位退休的大學教授,竟然有點平分秋色的感覺? 

 我是誰? 

 我在哪? 

 今夕是何年? 

 由於季皋的年齡和身份地位擺在那裡,還真沒人生出要催促或者不耐煩的心思。 

 更重要的是,兩人閒聊歸閒聊,問題是乾貨那是真的多啊。 

 你平時有多少機會能接觸到北大最頂尖教授的文學藝術公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