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他到底什麼來歷?

 顧知書彷彿越說越起勁,說到後來甚至連陳樂瑤都找不到可以打斷他話頭的契機。 

 他幾乎是一口氣從含蓄美講到朦朧美,再從朦朧美講到空靈之美、充實之美。 

 把《菩薩蠻·新寒中酒敲窗雨》這首詞拆解到了極致,也把關於詩詞之美的論述,推演到了極致。 

 讓所有聽眾都感到震撼莫名,有種想要頂禮膜拜的衝動。 

 要知道顧知書可不是光顧著自言自語,像很多老師一樣,在課堂上只管自己說,一堆術語像機關槍一樣“嘟嘟嘟”地往外傾吐。 

 顧知書還算有良心,全程都在圍繞著《菩薩蠻·新寒中酒敲窗雨》這首已經解釋過的詞來展開。 

 有了熟悉的參考對象,總不至於讓人全程懵圈,不知所云。 

 但不知是不是太有“責任心”所至,顧知書不僅只用一首詞舉例,還在論述過程中,摻雜進去很多其他的、全新的知識點和內容。 

 談及空靈之美的時候,他說道—— 

 “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物。” 

 “藝術心靈的誕生是在人生忘我的一剎那,也就是美學上所謂的‘靜照’,源起於空諸一切,心無掛礙。” 

 談及充實之美,他說道—— 

 “實則精力彌滿。精力彌滿則能賦情獨深,冥發妾中,雖鋪敘平淡,摹繪淺近,而萬感橫集,五中無主,讀其篇者,臨淵窺魚,意為魴中宵驚電,罔識東西,赤子隨母啼笑,鄉人緣劇喜怒。”” 

 “空靈的‘空’與‘靈’是由實來表現的,兩者不可分割,詩詞的最高境界可謂—— 

 群簌雖參差,適我無非新。” 

 越是聽到後面,幾乎絕大部分的聽眾都是兩手撐在桌上,雙眼空洞無神,臉上充滿了迷茫的表情。 

 有種我明明知道老師在很努力地教會我知識,老師講解得也很是詳細,引經據典、旁徵博引、深入淺出,儘可能地舉出更多例子妄圖讓我明白核心要義, 

 但我偏偏就是學不會的無力之感。 

 如果非要用一個詞語來形容顧知書這次節目裡的表現,可以用四個字來完美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