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少俠的劍 作品

第98章 我在聊齋當女鬼(13)

 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的沈瑜卻在大力推進臨川郡的文化建設,這相對來說是很保險的舉動,不會引人猜忌。只不過他的文化建設都大大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沈瑜特意在每個鄉都弄了個水泥鋪就的大廣場,搭了一個戲臺,不下雨的時候,每天晚上都會點燈安排人在臺上念《臨川日報》,豐富百姓的生活。 

 這些人就是沈瑜通過水淼的教育體系培養的學生,每人都要安排兩個月下鄉為百姓文化生活增光添彩,同時這也是他的耳目。 

 這個年代,大家的娛樂生活幾乎為零,所以百姓對這樣的事情是喜聞樂見的,幾乎場場不落。 

 《臨川日報》有當前國內的大事,自己郡內的事情,甚至還會具體說到某某縣某某鄉發生了什麼獵奇的事情,當然兩三期之後就會揭曉答案,最後告誡人們不要迷信。 

 如果剛好是這個鄉的人聽到了,都是感覺與榮有焉,甚至親歷者還會高喊:這就是我!我接受採訪了! 

 最受百姓歡迎的還是版面最後的故事,最開始是水淼想看小說,但是現在的小說實在看不下去了,還是她自己給出了具體要求,沈瑜專門找了落魄書生經過簡單的培訓為她寫的。寫的故事那叫一個纏綿悱惻,跌宕起伏,同時水淼也很好的將自己的理念融入了。 

 但想想只是為她自己看個小說要這麼大費周章,水淼過意不去索性辦了報紙。誰知道報紙在百姓生活中引起那麼多反響,鄉下隨便一個老農都可以和你侃半天郡守的政策,你要是錯過了昨天的故事會,那你今天聊天就插不上話了。 

 “這就是輿論引導,潤雨細無聲,上層的都被士族把控,我們很難插上手,那麼就另闢蹊徑,來一個底層包圍高層的戰術。” 

 沈瑜經過這段時間的實踐,很好的理解了水淼的話,原來他師傅做什麼都是謀定而後動的,小小的一張報紙,不僅更好的政策落地,還將他的權力進一步深入基層。 

 水淼:我真的只是無聊了想看小說而已。 

 沈瑜甚至舉一反三,他在廣場上還設立了發明榜,任何人只要是發明了新的東西都可以來廣場這邊登記,要是於國於民有利,不僅有獎金賞賜,郡守還會賜下牌匾,縣誌上都是記載下自己的事蹟,這可是流傳青史的好事啊。 

 這也是極大地促進了百姓的思考能力,他們現在看到任何東西都會想想如果我這麼做會有什麼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