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會變白 作品

第83章 春雷響動(求首訂)

更意味著,中影要讓出一部分利益。

汪洋老神在在,他才不怕這點事,上影廠的徐桑楚也是激情滿滿,知道這是里程碑式的一刻。那些邊緣製片廠的廠長沒啥話語權,看大佬掐架就好。

“今天我們討論一下影片發行的利潤分配問題,老汪,你先說吧!”

“咳!”

汪洋清了清嗓子,道:“我先提醒,今兒不是來吵架的,只會浪費時間,大家都挑乾的說。我只說兩點,電影版權給我們,你們不能繼續拿走了;給我們製片廠自主發行權!”

之前中影70萬買斷,是連版權一起買的,電影廠連版權都沒有。

徐桑楚道:“我支持老汪的提議!”

“我也支持!”

“我們也支持!”

丁達明也知道今天不是來吵架的,耐著性子道:“版權可以給你們,但發行權肯定不行,我們可以研究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辦法。”

“那就按影片質量算價,好片子賣高價,差片子賣低價!”

“對,不能再一口價70萬買斷了!”

“可質量如何判定?”

丁達明一攤手,道:“觀影感受是非常主觀的,你覺得好,我覺得不好,你覺得不好,我覺得好,到時候不又要扯皮?”

“也有道理,這東西沒有固定標準。”

“那怎麼辦?”

中影同意讓利了,關鍵如何讓。

眾人七嘴八舌的爭執半天,期間還休息了一次,終於拿出一個都能接受的方案:

中影收購影片,往各地方賣拷貝,如果能賣到99-120個區間的,每個拷貝按9000元算,中影給製片廠最低價90萬,最高價108萬。

如果不在這個區間,比如只賣了50個拷貝,或者賣了200個拷貝,中影都以99萬收購。

這樣一來,製片廠的利潤顯著提高。雖然還是沒有自主化,但多少與市場搭上一點邊邊了,以後也得關心拷貝的銷售量了。

但中影的負擔加劇,一年才能出幾部超過120個拷貝的電影啊?尤其那些藝術片,往往只賣幾個拷貝,中影也得以99萬收購。

所以在之後幾年,中影虧了6千多萬,人家也撂挑子了。

中央只好又改革,把製片廠都變成自負盈虧了,導致在80年代後期,國產電影一路下滑,到90年代再度改革,終於把計劃經濟變成了市場經濟。

然後才有了2000年後的騰飛。

這一遭,經歷了整整20年!多少電影院關門,多少職工下崗,改革之疼痛,不是說說而已。

當然,這些是汪洋無法預見的,他有時代的侷限性。

他與各位廠長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以後利潤高了,預算也能提高了,不再是可憐巴巴的70萬,可以提到108萬了。

70萬的《太極》,108萬的《太極》,絕逼不一樣啊!

會議之後,文化部沒過多久便發了一紙文件,告知這個事情:

從二季度起,改革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