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帝:朱標 作品

第6章 亦愁白髮

  “爹,兒子是這麼想的,咱大明現在有一些產量過多的東西,拿去賣給倭寇,換他們的金銀珠寶,鐵礦銀山,這樣一是能解決沿海倭寇之患,二是能為我大明開一條財源……”

  朱標的話還沒有說完,朱元璋便揮舞著竹筷打斷道,“你說說咱大明現在什麼東西是多餘的?咱告訴你,沒有一件兒東西是多餘的,每一年實物稅收上來的東西,咱朝廷自己都不夠用,哪有賣給倭寇的道理?”

  “也就你說的那個福壽膏還不錯,但是那東西絕不能在我大明的土地上種植,只能在他倭寇的島子上種,然後再賣給他們倭寇!”

  朱標哭笑不得,有些時候自家老爹還真是可愛,那一副捂著錢袋子的表情,簡直是要多摳門有多摳門。

  “怎麼能沒有多出來的東西?只是沒有全力生產罷了,像咱大明的瓷器,陶器,金銀首飾,玉器,布匹,不都是可以往外賣的嗎?而且兒子不只是想把這些東西賣往倭島,而是想賣到天下各處,換取他們的特產,金銀!”

  朱元璋沉吟了片刻。

  “這海禁不是已經讓你開了嗎?你在沿海做的那個互市,稅收之巨大,簡直是聞所未聞,這麼好的錢袋子,咱自然是不能扔!”

  “但是!”

  老朱把最後一口燒餅扔進嘴裡,又把碗裡的芝麻蘸在手指上,一股腦的吃了下去,才繼續說道。

  “這咱大明的東西,可別讓那些奸商都賣出去,到時候咱大明的百姓反而吃不像吃穿不像穿……”

  其實朱元璋的想法很樸素,他重農輕商,制定戶籍政策,就是比較天真的認為,只要人們各司其職,世代從事世代該乾的事情,這天下就不會大亂,這明星也不會不安定,而且制定戶籍制度的時候,也多多少少有點兒無奈的意思。

  如果不制定軍戶的話,還真是有好多人怕當兵,古來征戰幾人回,這句話可不是說說而已,而且制定了戶籍制度以後,朝廷養兵,就沒有在農民身上徵收過大量的軍糧,而且每一戶的兵士,都是從小受家裡人的潛移默化,勇武方面自然遠超他人。

  朱標搖了搖頭說道。

  “爹,這事兒不能那麼想啊,東西商人是賣不完的,因為只要有人高價收購,就有人大批製作,最後得利的還是老百姓,農閒的時候,織幾匹布,就能過個肥年,這事兒何樂而不為呀?”

  “哼哼,你小子就是把那些商人想的太好!當初鹽業衙門那個損招可是你想出來的,現在你咋還成了大聖人了?”

  老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說道。

  “萬一那些奸商,壓榨農戶怎麼辦?就拿著一匹布來說吧,老百姓們可不知道其他的地方賣多少錢,他們只能聽家門口這幾個商人的,這幾個商人想坑他們簡直太簡單了,如果他們私自壓價,百姓們也是有苦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