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蛋,我來到自己寫的垃圾書裡了 作品

65、新平鄉的正經第二年


                 說起來夏林在新平鄉過了兩個年了,這兩個年頭他可真是一刻都沒有停下,再回看新平鄉儼然已經從那種最普通不過的破爛鄉村變成了如今這貫通東西打通徽贛的主要中轉站。

  別小看這個中轉站,只要這流量起來了,錢自然也就來了。不過不論如何先感謝王爺的十萬兩啟動資金,時至今日啟動資金還剩下兩萬二,但新平鄉已經正經開始盈利了。

  一切不能說太順利,中途還是出現了這樣或者那樣的小問題,不過總體進度都還可以,反正這兩年下來這七八萬兩的銀子基本都融在了鄉里,鄉里人有了錢了,如今就又開始建房子買東西,這個錢就算是盤起來了。

  錢要花出去轉起來,這錢才算是活的,否則囤在那裡對鄉里發展可是一點用都沒有,這一點夏林深諳其道。

  所以他花錢極捨得,畢竟這些錢他可以花,但帶不走。在鄉里他想怎麼花就怎麼花,入公賬報招待便了。

  根據清點,過來報名鄉勇之人多達一千五百餘人,但如今名額只有三百多,剩下的一千二百餘人也都被夏林妥善的安置在了新平鄉里。

  學徒的學徒,幫工的幫工,這些青壯來了,跟隨他們一同而來的家屬那可是基數最少是乘二了,攜家帶口的人數多了,那麼就是戶數多了,戶數多了的話,這裡就會顯得興旺。

  夏林也不廢話,直接給他們登了黃冊,而這不算不知道一算才是嚇一跳,新平鄉兩年時間新增人口達到了九千二百七十二人,其中移民九千一百二十九人。

  現在整個新平鄉在冊為五千七百一十戶,共一萬三千三百五十人。兩年時間人口從四千不到一點變成了一萬三千人,這在這個時代可以用奇蹟來形容。

  雖然這裡第一順位感謝的人就是滕王,那十萬兩銀子融在這小小的新平鄉里,想發展不快都不可能,但關鍵這投下去的本錢這已經見到回頭錢了,工業、手工業、運輸業、紡織業、農業,五個大類幾乎都是在蓬勃發展之中。

  只要能掙錢回頭,新平鄉的人一定會越來越多,甚至會是呈指數級往上漲,那怎麼辦呢?

  搞基建啊!只有搞基建才能保持把這一堆一堆的錢融到市面上,用錢來維持地區活力,修橋、修路、蓋房子、加蓋碼頭,一把一把的錢變成了外地運來的材料外地來務工的人和外地經停的商人,然後這些人又在新平鄉採購東西,買賣貨物,把這裡的產品帶出去,錢又從他們的手裡回到了新平鄉,然後鄉人納稅商品納稅,錢再次回到了夏林的手上。

  看上去溜達了一圈,錢還是那些錢。但市面上卻多了房子、瓷器、布匹、茶葉、碼頭和人。關鍵是每個人感覺都賺了,那誰虧了呢?誰也沒虧,因為這並不是博弈而是貿易,是勞動力轉化帶來的價值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