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早也起不來 作品

第95章 丘李文叔

 熙寧十年,元月。 

 這是遼宋開戰的第三個年頭。 

 遼國的中京既喪,只剩下上京和下京尚在支撐。 

 然而,下京的耶律石縱然苦苦支撐,也不過是穩住了南方的局勢,阻斷大宋與女真的直接交流。 

 大宋騎兵常年盤踞儀坤州畔,奈何遼軍困守,只能退求其次,將注意力轉到西面。 

 這上京道可不止臨潢一府,還有無限廣袤的領土,同時構成了遼人休養生息,安身立足的根本。 

 宋軍開始攻佔邊城,俘虜城中的遼國貴族,藉以施壓耶律基。 

 明面上大宋的局勢穩中有進。 

 然而,國庫的開支卻日益捉襟見肘。 

 王介甫與新法派只得再下新法,雖然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但出於大局的考慮,哪怕時常唱反調的司馬君實等人,這時也只能捏著鼻子按下。 

 歸根結底,百姓是水,而國朝是舟。 

 這道理所有人都懂,但落到實踐中,往往是舟推動著水而動。 

 黎庶的疾苦縱然有目共睹,但出於一個英偉光正的目的,還是隻能選擇忍受。 

 “青苗法,方田均輸法……” 

 一樁樁看似利民的舉措,卻在朝堂諸公的默許之下,成為了供給前線大軍的堅實後盾。 

 王介甫尚未表態,不過新法派的內部卻因為這“方田均輸法”漸有分裂的跡象。 

 呂晦等人與他已是貌合神離,這方田均輸法更是在他們的身子上割肉,更加容忍不得。 

 司馬君實則請辭相位,意思不言而喻。 

 王介甫心裡清楚,自己這回恐怕要成為遼宋大戰的犧牲品了。 

 至於自己的那位天子門生。 

 對方的心計與手段早在過去的十年顯露過無數次,堪稱大宋立國以來,除了太祖之外帝王術最高深者。 

 指望微不足道的師徒讓熙寧帝出面保他,顯然是異想天開了。 

 …… 

 黃州,承天寺。 

 蘇子瞻將自己的一眾好友請來,在承天寺的後山院子裡寫詩作賦,順便批判一下朝政。 

 他可不知道朝廷內含什麼彎彎繞繞,反正,新法讓百姓生於火熱之間,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蘇子瞻人微言輕,唯有手中的筆墨可以化作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