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早也起不來 作品

第91章 黃州團練

 熙寧八年,四月。 

 距離蘇子瞻的案情落幕,已經過去一年有餘。 

 他從前線被調回,並且授了一個“黃州團練使”的寄祿官,準他在黃州安頓,算是熙寧帝的一種厚賜。 

 嚴格來說,熙寧帝對蘇子瞻的才華固然欣賞。 

 只是,蘇子瞻這人留在京中同樣是一個麻煩,而且與熙寧帝推崇的新法針鋒相對。 

 這一次他尚且可以憑著對朝廷的掌控,以及對各方力量的制衡可以保住蘇子瞻的性命。 

 但如果還有下次,熙寧帝也不能保證這群臣子願意乖乖配合。 

 最終,熙寧帝權衡利弊,還是決定將這位皇祖父留的宰執之才放到外面,免得再生事端。 

 大宋的人才何其多也,不少他蘇子瞻這一位! 

 與此同時,朝廷在熙寧八年三月,於東西兩線集結步卒三十六萬,騎兵八萬,正式撕毀了與遼國的盟約,開始進攻遼國領土。 

 東線的宋軍由呼延贊之孫,老將呼延遠指揮調度,其麾下聚集了不少武院的骨幹,皆是磨刀霍霍。 

 西線的宋軍由西北種家的第二任家主,種正負責調度。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西北的種家軍儼然成為鎮守大宋西北的門戶,軍中士卒不少是地痞流氓和罪犯轉化而來,性子狠厲,一般人難以鎮服。 

 這也是大宋朝廷始終放任種家,沒有調來官員取締西北軍的緣故。 

 歸根結底,是先攘外再安內。 

 …… 

 黃州,蘇府。 

 蘇子瞻將家眷安置,很快將心情給調整了過來。 

 雖然他沒能改變新法的局面,但至少,人人相畏的“手實法”被取締,某種意義上也遏制了人心的貪念,可以省去不少麻煩。 

 至於新加的“募役法”和“市易法”。 

 蘇子瞻仍然持保留的態度,明面上這二者是有利於百姓,而且朝廷出於戰時的需要,顯得更加無可厚非。 

 事已至此,蘇子瞻只能寄希望於司馬相公,希望他戰後可以如約廢除新法。 

 否則,這對天下萬民而言也是一場不小的浩劫。 

 不過那都是以後的事情。 

 蘇子瞻領著長子蘇邁在城外的山坡開闢田地,準備將祖父的耕種手藝再次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