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早也起不來 作品

第86章 包藏禍心

 熙寧五年,秋。 

 尚書左僕射韓稚圭病故。 

 熙寧帝趁著新法大順之勢,將王介甫提拔到韓稚圭的位上。 

 與此同時,慶曆朝碩果僅存的老臣,富彥國再度出山,被委以尚書右僕射的身份,再次形成了朝堂的制衡。 

 時至今日,熙寧帝維持朝廷平衡的心思顯露無疑。 

 王介甫心知天子的性格,倒也不指望當權臣,只盼著可以將新法的諸般事宜落實下去。 

 然而,在天子制衡兩派的事情上,以呂晦為首的另一派臣子卻抱著不同的想法。 

 他們從大宋立國以來就顯赫傳世,數代人皆以位極人臣作為目標,但眼下天子出面干預朝廷兩派的鬥爭,顯然觸碰到了他們的利益。 

 呂晦召集心腹與故舊,暗中商議打破朝廷平衡的辦法。 

 這熙寧朝可是他們翻身做主人的大好機會,如果無法將慶曆臣子掐死,往後的變數一多,恐怕又會回到被壓制的時候。 

 一番商議過後,眾人確定了方向。 

 既然老一輩的慶曆臣子穩如江山,那麼暫且放過,大不了將他們給熬死,到時其黨不攻自破。 

 真正有可能在未來予以痛擊的,是那群年輕一輩的臣子,其中以慶曆二十年的那一屆科舉進士為主。 

 雖然曾子固,呂吉甫,章厚等人皆投奔新法,但餘下之人也是不小的麻煩。 

 譬如治理杭州頗有成效的蘇子瞻,據退遼軍的“持槍夫子”張橫渠…… 

 要是讓他們得到機會重歸朝堂,威脅不會比老臣們要小。 

 呂晦謀算著定計,很快找上了軍器監的沈夢溪。 

 此人與蘇子瞻有過交情,正好可以利用。 

 還有張橫渠,這人出身文中書院,而且與西北種家據說關係匪淺,雖然不至於將其下獄,但這輩子是別想回汴京了! 

 …… 

 朝廷的暗流湧動,在這時代的浪潮中席捲,勢不可擋! 

 蘇子瞻憑藉過去三年多的治理,得以升遷至知縣,速度可謂是無比迅速。 

 按照這個勢頭,來日成為一州的知州,也不過近在眼前。 

 杭州,知縣府。 

 蘇子瞻翻著朝廷的文書,眉宇不由皺起幾分。 

 “手實法:許民自言自實,上報丁、產、田等目。如有隱匿,許人告發,並以查獲資財的三分之一為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