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早也起不來 作品

第45章 捏面少年

 鹹平十八年,七月。 

 大儒種明逸以老邁之軀,再收兩個童子到門下,是為關門弟子。 

 大弟子周濂溪,道州人氏。 

 二弟子張橫渠,長安人氏。 

 拜師禮當日,不少文中書院的儒者前來,想要一探這二人究竟有何神異,竟然可以讓桃李滿天下的種明逸收徒,而且還是關門弟子! 

 這從親疏上就遠勝於尋常的弟子,他們代表著種明逸的學問,而且可以憑藉師徒的名分,繼承種明逸數十年積累的人脈。 

 可以說,靠著這一層人脈,無論入朝為官,還是著書立說,都會受到超人一等的待遇。 

 李挺之領著弟子邵堯夫也來觀禮。 

 他注意到左右遞去的羨慕目光,心下生出幾分慚愧,看著邵堯夫:“徒兒,為師沒能給你留下什麼。” 

 “師父說什麼呢。” 

 邵堯夫面露幾分責備:“您給我的已經很多了,《河圖》《洛書》的諸般變法,弟子收益頗多。請師父放心,弟子一定會給您爭氣的!” 

 李挺之興許是受到了鼓舞,同樣點點頭:“咱們師徒齊頭並進,力爭在儒道之上也留下咱們爺倆的名聲。” 

 “好!”邵堯夫鄭重答應。 

 不遠處,李常笑將這一幕盡收眼底。 

 他其實心裡清楚,李挺之才是教導張橫渠與周濂溪的最好人選。 

 此人雖然在科舉和儒學沒有什麼建樹,卻是難得的將道門卦術,太極變化與儒學結合起來的人物。 

 學習李挺之的學問,對貫徹儒道絕對作用不小。 

 話雖如此,現實其實沒有這麼美好。 

 人心變化難測,李挺之已經有了邵堯夫這樣具備“聖人之資”的弟子,某種意義上擋了不少人的路。 

 如果再將同樣資質的兩人送去,是禍非福。 

 倒是種明逸,他算是文中書院在世老儒中,最有威名和輩分的,可以護得住二人。 

 至於再往後的事情,一切只能靠他們自己了。 

 想到這,李常笑輕嘆一口氣。 

 他的身邊還有一左一右兩人,其中一個和尚生得油光滿面,但眉宇間自帶一股隨和與親近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