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早也起不來 作品

第174章 玄都遇仙

 春去秋來。 

 三年時光匆匆而過。 

 當年的八司馬,終於出現了第一位調任者。 

 是原本的潮州司馬,兼貞元八年的狀元郎,韓退之。 

 他在潮州大興教化之事,使百姓明禮,又主持修建許多利民的工事,深得百姓愛戴。 

 然而,這些都只是其次的。 

 真正讓韓退之超越同輩之人的,是一封《祭鱷魚文》。 

 潮州有一條河名叫“惡溪”,其間多鼉龍為惡,潮州百姓葬身龍口者不計其數。 

 韓退之到任,瞭解到潮州的情況,當即書寫《祭鱷魚文》,又命左右於惡溪之前殺豬羊,下紅肉,引鼉龍上鉤。 

 經過半月的治理,河道中的鼉龍盡喪。 

 往後的三年,再無任何百姓葬身鼉龍之口,這也讓韓退之的《祭鱷魚文》被傳得出神入化。 

 再配上狀元郎的出身,韓退之被潮州名士冠以“文以載道,武可通神”的美譽。 

 貞元帝本就有意替這一年的八司馬造勢,當即下令轉任韓退之為袁州司馬。 

 二者同為州司馬,但品級上卻凌駕於其餘七司馬之上,也算是貞元帝對韓退之的褒獎! 

 韓退之離任不久,百姓請命紛紛請命,將惡溪改為韓江。 

 更有甚者,改易祖宗之姓為韓,世代立香火社稷,以神靈之禮供奉韓退之。 

 …… 

 貞元十七年,三月。 

 八司馬先後被召回京,皆是得到提拔與重用。 

 其中四人選入御史臺,餘下四人則分散進入六部,升遷的速度遠遠甩過一眾同年。 

 最重要的是,八人治理過一州之境,八年間積累的經驗與見識,早已讓他們有了成為“幹臣”的潛質。 

 貞元帝將他們的詩文與散文蒐集,並且以朝堂之力傳至天下。 

 一時間,諸如《琵琶行》《始得西山宴遊記》《馬說》之類聞名天下。 

 詩壇的後起之秀乘著這一股東風,亦是開始循著文風創作。 

 其中,分別以三家為主流。 

 第一家,以韓退之與孟東野為最佳。 

 第二家,以元微之與白不易為最佳。 

 第三家,以柳子厚與劉夢得為最佳。 

 三家詩文的風氣交錯而席捲,碰撞而吸收,宛如一張細密的織網,趁著貞元帝這一棵高樹,逐級向上攀爬。 

 …… 

 久而久之,民間開始有了“開元遺風”的呼聲。 

 貞元帝日漸垂暮,可當他看到蒸蒸日上的江山時,心中不由湧起萬般的激動與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