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早也起不來 作品

第132章 整軍三論

 當日的花宴落幕,開元帝席間的一句“天下三絕”卻是傳開了。 

 公孫姑娘的劍舞,李龜年的歌喉,王家公子的琴音。 

 正值天下清明,在《十事要說》的引領下,四海內外吏治與賦稅逐漸歸於合理。 

 唯獨大唐的北面邊境,契丹與回紇近來有了動作,雙方私下往來,邊關的局勢日漸緊迫。 

 開元帝自己就曾負責過邊疆戰事,知道這群戍卒的不易,他心中不忍英雄無名,索性再下聖旨。 

 以一州參軍之職許之,在朝廷內外徵集詩文,歌頌大唐的邊軍。 

 聖旨降下不久。 

 許多還未踏上科舉的,以及由於家世,無緣科舉的年輕士人北上邊關。 

 更有甚者,直接投身軍伍。 

 他們打算設身處地,從而作出一首曠古絕今的著作,給自己在天子面前博一個前程。 

 邊境將士對此也是喜聞樂見。 

 他們默默守著大唐的安寧,卻代表他們真的只希望當個無名英雄。 

 邊境將士當然也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可以被大唐百姓看在眼裡。 

 若有一首詩詞歌賦,能夠將他們的今天記下,流至後世,也算是無愧這一生的堅守了。 

 …… 

 長安城。 

 有專門的宮廷使者,集結想要遠赴邊關的詩人,親自領著他們上前走一遭。 

 路途的花費皆由宮中支取,這也是最大限度避免對邊軍的影響。 

 兩個年輕男子策馬相鄰,彼此間也算熟識。 

 其中一人名叫王少伯,是京兆人,但出生於幷州晉陽。 

 另一人叫王季陵,也是幷州人,出身太原王氏。 

 雖然嚴格來說,二人並不算是純正的老鄉。 

 但以大唐如今的風氣而言,只要見面投緣,莫說是否同個州郡,大家同是大唐之人,就可以引為一句“知己。” 

 王季陵比王少伯大了十歲。 

 他看著面前這小兄弟,輕笑道:“少伯當真是英雄出少年,這般年紀就存有大志,來日前途不可限量!” 

 王少伯面對這誇讚,倒也不推脫,大大方方接受了。 

 他有自信,哪怕不搭上這次的封官,自己同樣有把握進士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