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早也起不來 作品

第120章 永徽駕崩

 這時,有禮部的官員朗聲宣讀。 

 “新科狀元,越州永興人氏,賀季真。” 

 人群中頓時傳來一陣叫好:“恭喜賀相公!!” 

 其中不少單純看熱鬧的,賺吆喝的。 

 同時也有屢次失意的讀書人。 

 雖說朝廷近些年放寬了進士科的人數,但相較大唐的總人口而言仍僧多粥少。 

 每一次進士的春風得意,也必然伴隨著無數的心灰意冷。 

 李常笑看著這賀狀元,明顯年紀也不輕了,估計是從永徽元年一路折騰到這把歲數。 

 所幸,有心人天不負。 

 有這樣一個鮮明的例子在前,興許可以給無數仍在科舉這條道上摸爬滾打的讀書人帶去幾分希望。 

 很快,狀元穿過了白雲寺前。 

 賀季真望著道路兩旁俯首跪拜的百姓,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暢快。 

 寒窗苦讀數十載,圖的可不就是今天。 

 一時間,各中辛酸苦辣湧上心頭,讓賀季真有種熱淚盈眶的感覺。 

 聯想到二十多年前,拂曉時離家赴京應舉的場景,賀季真頓時百感交集。 

 “江皋聞曙鍾,輕枻理還舼。” 

 “海潮夜約約,川露晨溶溶。” 

 …… 

 “故鄉杳無際,明發懷朋從。” 

 早年曾寫過的《曉發》,這一刻卻如洪流宣洩,勢不可擋! 

 興許是發自真心,又或者真的惹人共鳴。 

 不少原本跪地拜聖旨的,竟然沒忍住當場哭了出來。 

 最稀奇的是,哭的人還大多是平日自詡斯文的讀書人。 

 在大唐歷來的科舉生涯中,還是頭一次出現這樣的事情。 

 …… 

 事實證明,一切事情都是有預兆的。 

 永徽三十四年的狀元過街,引起了一片片的哭聲。 

 而接下來,大唐也要迎來屬於它的哭聲。 

 大明宮。 

 今年太子府上添了一個丫頭,永徽帝在病榻之際,給這小丫頭取了名字。 

 李玉真,封號崇昌縣主。 

 這本該是一件喜事,可偏偏永徽帝的病情,在這段時間裡急轉直下。 

 永徽帝與武皇后那些在封地的子女,全部得到消息,並獲准來到長安看望永徽帝。 

 允藩王回京的聖旨不是永徽帝寫的,而是監國太子批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