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早也起不來 作品

第105章 詩才初顯

 永徽六年,九月。 

 第一批經由進士科當官的詩人入朝。 

 永徽帝在朝堂之上,親自出題考查列位新科進士。 

 同一時間,大唐州郡陸續有五十餘童子,應弟子舉及第,被舉神童。 

 這讓冷落許久的長安,一下子又煥發了生機。 

 …… 

 匆匆七年過去 

 隨著朝廷進士科的規制日漸成型,來東皋山賦詩留板的人越來越少。 

 王功對此倒是沒有失落感。 

 因為詩板記詩的形式總歸是擴散開了,這樣可以極力避免一些上好的詩詞寶珠蒙塵。 

 臨終時,他又提筆留下了一首《東皋》,算是人生詩賦的絕筆。 

 永徽十三年,四月 

 隨著百濟都城被破,貞觀年間奠定的遼東大計,到這裡算是落下帷幕。 

 坐鎮遼東道十餘載的徐績,因為年老的緣故,終於再次回到長安。 

 英國公府 

 隨著老臣一個接一個離世。 

 當年與徐績並肩作戰的老友,如今尚在人世的,用一個手都能數的過來。 

 恰巧今日是徐績的生辰。 

 他將盧國公程明禮,銀國公蘇冀這兩位老友請到府上,打算老夥計們自己熱鬧一下。 

 不同於徐績常年披甲備身,程明禮和蘇冀在享受了安逸日子之後,各種老毛病也開始犯了。 

 程明禮的腿腳不靈便,如今只能坐在一臺輪椅,由旁人推著他走。 

 蘇冀的身體健全,但是記憶出了毛病。 

 他已經開始忘記了許多從前的事情。 

 按照太醫的診斷,估摸著再有兩三個月,蘇冀就會忘掉一切。 

 徐績看著蘇冀,一臉唏噓:“老蘇,你這病當真是沒有醫治的辦法了?” 

 “我正好認識藥王祖庭的道士,不如過段日子,我帶你到遼東道一趟。” 

 聞言,蘇冀搖了搖頭。 

 他笑著說道:“多謝了,老徐,但是真的不用麻煩。俺老蘇活了這麼大一把年紀,早就知足了。” 

 “再說了,快要閉眼之前,咱們老兄弟竟然還有相見的機會,果真是上天垂青。” 

 蘇冀一邊說著,眼底閃過幾分追憶:“你不知道,單家兄弟年前過世的時候,他們還唸叨著沒能見你最後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