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早也起不來 作品

第103章 東皋詩會

 今日前來的,除了許多年輕的後輩,其中也不乏與王功同輩之人。 

 以他們在詩文上的水準倒是不必聽課。 

 王功專門給這群人設置了詩板,用來抄錄這群人創作的詩句。 

 這是王功為保存當世詩文進行的一種嘗試。 

 滄海桑田,人壽有度。 

 他們終有一天也會化作枯骨,可這些生前留下的詩文卻是不會消散的。 

 王功自詡無法留給後人太多的感悟,只能盡他所能,將當世湧現的詩文儘可能保存下來,留待後人學習與品鑑。 

 這其實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東皋詩會至今,山上詩板記錄的詩篇,總數已經超過二百之數。 

 …… 

 山頂的另一端 

 李常笑身邊擺著十餘塊詩板,在所有寫詩的文人中格外顯眼。 

 其中一人打趣道:“大師,莫非您還是個罕見的詩才?” 

 李常笑搖搖頭,解釋道:“是替一個老友記下詩篇。他過世的早,沒能趕上今日詩壇的盛景。我作為老友,既然碰上了,也只能盡我所能,替他彌補些許遺憾。” 

 此言一出,在場之人紛紛肅然起敬。 

 先前開口之人更是拱手告罪:“方才是崔某失禮了,還望大師莫要放在心上。” 

 “無妨,”李常笑微微一笑:“吾等今日來此,皆是想替大唐的詩文開出一片天地,何來的失禮之人。” 

 “敢問大師的故友是何方神聖,竟然一口氣留下這麼多的詩篇。” 

 有圍觀者看到李常笑身旁厚厚的一摞詩板,問出了這個所有人都關心的問題。 

 李常笑一面抄錄詩句,一面說道:“他名薛褒,也是一位難得的詩才。可惜貧僧力有不怠,無法全數蒐集來。” 

 “原來這位先行者叫薛褒,崔憲今日拜過。” 

 …… 

 隨著題詩留板這件事傳來,不少擔任官職的官員,也紛紛趕著旬假,將自己的詩文送來。 

 永徽帝聞之,也親筆寫下“東皋詩板”四個大字,賜給東皋子,以表示對這事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