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早也起不來 作品

第86章 滅吐谷渾

 貞觀七年,九月 

 蜀王李元康大破吐蕃軍隊,俘獲了三位吐蕃“大論”。 

 吐蕃王曜日松贊當即退兵,同時又派使者到唐廷,請求臣服。 

 貞觀帝聞之大喜。 

 朝廷上下經過一番考慮之後,最終選擇接受吐蕃王的臣服。 

 隨後,前線的大唐兵馬開始向北趕赴,與程明禮、李藥師率領的唐軍匯合,集中合圍吐谷渾。 

 相比於不知底細的吐蕃,覆滅侵擾邊境百年的吐谷渾,對大唐朝廷而言才是當務之急。 

 …… 

 朱雀大街 

 李常笑與太上皇並行。 

 路過一處國公府,門口的地上灑了香灰,府前也掛著白燈籠。 

 看來又有一位國公離世了。 

 太上皇駐足片刻,最終嘆了口氣:“是張慎小子走了。說起來,他比朕還小了二十歲。” 

 郯國公,張慎,出身敦煌張氏。 

 這位可以說是李家的舊部了,早在唐國公府時就投奔而來。 

 轉眼間,距離開國也過去了十五年。 

 開國老臣逐漸有人離世,朝堂很快也迎來新氣象。 

 太上皇嘆了口氣,莫名擔憂起來:“如今大唐猛將雲集,兵鋒強勁。只是不知,江山傳來明文時,可還能保持這種盛況。” 

 有吳國的例子在前,太上皇不免擔憂。 

 歷史已經證明,朝廷的沒落恰恰是從青黃不接開始。 

 聞言,李常笑轉頭看他,淡淡道:“太上皇曾經可是說過,兒孫自有禍福的,今日怎麼感慨了起來。” 

 “或許是年紀大了,”太上皇搖搖頭:“從前覺得這群人瞻前顧後,不夠爽利。可當真正活到這把年紀,才知道明明什麼都抓不住,卻又不願意放下。” 

 他轉頭看向李常笑,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 

 李常笑知道他的意思,無奈一笑:“正是這個緣故,所以貧僧才不願久居世間。” 

 “老祖……” 

 “莫提,”李常笑搖搖頭:“貧僧確實無法答應你什麼。唯有一事,貧僧只要尚在長安,就不會讓長安亂起來。” 

 太上皇知道這已經是極限,沒有繼續胡攪蠻纏。 

 他深深一禮,二者相顧無言。 

 …… 

 貞觀八年,五月 

 東宮的小皇孫誕生。 

 這是貞觀帝的第一位孫輩,而且還是聖賢王演的外孫。 

 他的誕生,對大唐而言可不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