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早也起不來 作品

第52章 滅楚人選

 武將早早瞄準了各支精銳的指揮權,文官也將視線投向了監軍、文官等揮灑筆墨的軍職,力圖要在楚國的屍體上咬下一口血肉來。 

 至於戰事的結果是否順利,幾乎沒有人懷疑,尤其在魯王孟海通投奔之後。 

 李定邊坐在最上首,聽著底下臣子毛遂自薦的說辭,都聽得犯困了。 

 臣子有熱情是好,他很欣慰,奈何僧多粥少啊! 

 君不見連太子都加入了行列,這無疑讓李定邊感到更加頭疼。 

 一邊是從涼州、關中就跟隨的老部下,一邊是以太子為首的關東豪傑。 

 無論偏袒哪一邊,對大唐的穩定都不是什麼好事。 

 李定邊頓時陷入兩難之中。 

 這時,他的視線落在其餘皇子身上。 

 與歷代帝王相比,李定邊的後宮算是比較冷清的,妃子加起來也不過一掌之數。 

 嫡子更是隻有太子李元和一個 

 庶出皇子還有三位,分別是鄭王李元景、徐王李元康、安王李元符。 

 不過他們的年紀都與太子李元和相差不少。 

 哪怕年齡最大的二皇子李元景,都比太子小了八歲,至於四皇子李元符更是隻有三歲,與皇長孫年紀相仿。 

 李定邊坐到今天這位置,當然要開始考慮諸子奪位的可能。 

 在涼州時,老李家還可以憑藉祖訓約束,將國公府的爵位平穩傳遞。 

 可如今作為皇族,再往上一步就是九五至尊,這已經超過了祖訓可以約束的範圍。 

 李定邊對這事一直看得很透徹。 

 子孫自有禍福,各憑本事,力擔後果。 

 他能管到的,也不過是自己這一朝的皇位更迭。 

 太子一路隨父建立戰功,無論威望還是能力都遠勝其餘皇子,大唐未來的江山勢必交到他手裡。 

 正因如此,李定邊對太子收羅關東豪傑,全然沒有阻攔的意思。 

 換而言之,涼州與關中的老臣依附於他,而關東收攏的豪傑是太子班底。 

 想到這,李定邊收回眼神,終於做出了決定。 

 以太子為主帥,出征的將領,關中,涼州各佔三成,其餘四成由太子任命。 

 這是天子讓渡權力邁出的第一步。 

 姑且也打消了其餘皇子的念想,省得徒生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