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早也起不來 作品

第46章 四去其二

 冀州,信都 

 以唐軍進入信都為標誌,國祚三年的大夏宣告覆滅,四大反王去其一。 

 李定邊揣著佩劍,最終走到一位王袍漢子面前。 

 這位正是割據河北的夏王竇商。 

 能夠從亂世中異軍突起,竇商無疑也是一方人傑。 

 李定邊看著這人,面露微笑:“夏王竇商,李某慕名久矣,是個頂天立地的漢子。” 

 他之所以對竇商和顏悅色,當然不是假仁假義,故作仁慈,而是因為確實從中得了好處。 

 這信都城門,不是唐軍攻下的,而是竇商主動下令投降的。 

 雖然對李定邊而言,結果都一樣的。 

 但是能夠減少部將的傷亡,就足以讓他對竇商和顏悅色。 

 李定邊打量竇商的時候,竇商也在打量李定邊。 

 這位器宇不凡的唐王,早在二十年前就憑著攻入西突厥王庭一役而名揚天下。 

 竇商與唐王年紀相仿,自然也將這位視作畢生追趕的目標。 

 當他自稱夏王的時候,竇商以為二人之間的鴻溝已經消失了。 

 直到夏軍節節敗退,竇商才明白一個道理。 

 同樣一件王袍,穿在不同人的身上,也可以映射出千萬般模樣。 

 就像有的人忙著圖謀天下,有的人毅然北上戍邊。 

 前者名動一時,後者卻是名傳千古。 

 竇商面露苦澀,躬身一禮:“罪臣竇商……拜見唐王。” 

 李定邊伸手將他扶起:“竇公高義,一言免去一城戰亂之苦,何來有罪一說。” 

 聽聞此言,竇商的臉色稍微緩和。 

 他知道有李定邊這一句話,就足以保證竇家一系的平安。 

 …… 

 三日之後,整個夏國在竇商一紙降書過後徹底歸順。 

 李定邊將竇商與其部留於信都,解其兵甲,一應待遇都如從前,並沒有虧待。 

 此舉安撫了竇商治下的小吏和百姓。 

 …… 

 緊接著,李定邊留下八千士卒駐守,自己再度領兵南下山東。 

 他準備與李元和兵合一處,一同平定活躍于山東之地的魯王孟海通與齊王王治。 

 …… 

 兩個月之後 

 白雲寺 

 今日有一位富戶捐了大筆香火錢,請求拜見東來大師。 

 必清見慣了這種情況,正準備出言將人趕走。 

 這時,一道平靜的聲音在他耳邊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