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早也起不來 作品

第117章 蓮花印記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 

 至少眼下對袁處來說,整個冀青之地就是這麼個情形。 

 三面作戰早就牽制了大部分兵力,而常山國叛亂是來自冀州之內,倘若張贇投靠長安的董穎,大開西面門戶,冀州被迫不過是時日問題。 

 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袁處派出麾下僅存的一員大將——文亦鳶率領大戟士,與鉅鹿守軍一起剿滅張贇所部。 

 三國八年,五月。 

 徐州傳來噩耗,州牧陶興祖年老離世。 

 事後其家眷遵循陶興祖遺命,扶持陶興祖的嫡子即位,喚作陶恆。 

 陶恆的母族本就是徐州的大族,乘著陶氏一族的風浪坐大。 

 正因如此,他們無比珍視好不容易積攢的家業。 

 眼瞅著冀州局勢的一日日惡化,陶恆近邊許多老人也逐漸轉變心思,有意無意勸說陶恆親近江東。 

 乍看之下顯得大逆不道。 

 可陶恆無論威望還是心計,皆不及其父,無法鎮壓下面的兵馬。 

 而另一邊,孫符加緊了對徐州的攻勢。 

 由於陶興祖的離世,徐州上下的抵抗力量下降了不止一個檔次,加之下邳陳氏昔日的親舊紐帶運作,大軍犯境可謂勢如破竹。 

 短短三月間,陸上的大軍與海運的水軍同時用兵,將徐州最北的琅琊郡攻下。 

 眼見大勢不妙,陶恆即率一眾徐州文武出城投降。 

 至此,徐州戰場告捷。 

 …… 

 趙國,武始城 

 董穎的大軍先行一步,最先抵達趙都邯鄲的近郊。 

 他並沒有急著進攻大成國都,反倒是派呂溫北上常山郡,開始襲掠冀州的土地和人口。 

 隨著戰事持續,袁氏一族覆滅已成定局。 

 董穎既然搶佔了先機,當然要替戰後的結局謀劃。 

 與曹瞞合作不過是權宜之計,他可沒忘記,致使唐國公李羨被殺的不只是袁家,這其中還有曹瞞的一份力。 

 倒不是董穎有多麼記仇。 

 只因他麾下來自涼州的力量佔了相當大的部分,儘管董穎這些年不斷培養幷州、司隸的派系,卻遲遲無法與涼州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