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早也起不來 作品

第44章 不敗之地

 臨走前,李常笑特意繞道城外,前往徐氏祖地祭拜。 

 與徐府相比,徐氏祖地沒有受到什麼影響。 

 一方面,徐氏在青州數百年的名聲使然;另一方面,那些漢廷官員何嘗不是投鼠忌器。 

 自古以來,陰間和陽間的事總要分說個明白。 

 倘若因為陽間的糾葛,就去幹那刨人祖墳,褻瀆亡者的事情,必是犯了忌諱的。 

 一旦誰開了頭,他就得擔心身後事了,真要一個不慎,好不容易祖墳冒青煙,結果被仇家刨了,到那時哭也來不及。 

 是以,除卻株連大罪,鮮少會禍及先人。 

 …… 

 祭拜完畢,李常笑再次離開。 

 出了齊郡,他靠在馬頭上,掐著手指計算。 

 下回再來齊郡時,這天下可還會姓劉?這朝堂可還會姓漢? 

 元鼎八年,九月。 

 元鼎帝再下旨意,改封竇演為涼州刺史,唐侯世子卸任,退居唐侯府。 

 同時,涼州全境的郡縣官員大都被撤換,改由漢廷委派的官員擔任。 

 最初臣子們領受皇命,打的是替天子分憂的念頭,打算以最快速度消除魯王府的影響。 

 於是,他們裁撤了原先的官員,甚至將手伸向了大月氏、羌等少數部族。 

 這一下可捅了馬蜂窩。 

 短短半月,涼州五郡全都有百姓上街遊行,更有甚者發生了士卒譁變,衝擊衙門。 

 刺史竇演連忙調動涼州軍,想要靠這支騎兵鎮壓暴動。 

 很快,他就發現自己想多了。 

 涼州軍脫胎於涼州百姓,自打魯王到任後,二者就是相互依存的。 

 要讓他們把兵鋒對準涼州百姓,倒不如叫他們進攻長安來得實在。 

 不止如此,郡縣的官員很快發現,他們新任命的小吏、屬官,竟然也都效忠昔日的魯王。 

 動亂持續了十餘日,最終以竇演被罷免,唐侯世子復位而結束。 

 經此一役,元鼎帝對唐侯一脈越發忌憚。 

 他加緊了對唐侯的看管,卻沒有對涼州採取進一步的行動。 

 元鼎帝心裡清楚,除非將唐侯一脈徹底殺絕,才有可能奪回朝廷對涼州的掌控。 

 只是,唐侯早先出兵匈奴的義舉,早已傳遍大漢全境,戰後更是主動投奔,在朝堂和民間的聲望絲毫不下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