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早也起不來 作品

第36章 飛將李匡

 元鼎六年,八月。 

 待後方輜重和糧草運到,衛徵高舉旌旗,彷彿跳動的火苗搖曳風中,身後的步卒和騎兵紛紛高舉兵器。 

 出征的時刻到了。 

 臨行前,元鼎帝身著甲冑,手中奉一方酒爵,與主將衛徵及副將周戮二人對飲。 

 一杯酒盡,君臣默契地將酒爵拋擲腳下。 

 二將深深對天子一禮,他們能夠感覺到身下忽然間多了幾許沉甸甸的分量。 

 那是大漢天子和十二州千萬黎庶的重量,足以讓他們用盡生命去守護。 

 “踏踏踏” 

 “隆隆隆” 

 硝煙和塵土混在了一起,目送著將士們的背影。 

 元鼎帝則率領臣子,回到幷州的定襄城。 

 他將親自坐鎮,確保大軍後方平穩。 

 國朝之中凡有阻撓北伐者,元鼎帝必拼盡大漢的最後一絲底蘊,滅其滿門,株連九族,罪永不赦。 

 半日後。 

 漢軍掃滅了近處的匈奴部落,開始安營紮寨,就地佈置護城的屏障。 

 伊邪單于得到消息,率領兵馬抵達諸水。 

 雙方對峙許久,為避免己方大規模傷亡,衛徵和伊邪單于都選擇了迴避。 

 由於步卒行動遲緩,衛徵將騎兵與步卒分離,只留下少數騎兵分散於步卒營中。 

 其餘騎兵統統歸屬他調度,應對戰場的瞬息變化。 

 …… 

 很快,第一回交戰打響。 

 元鼎六年,九月。 

 入夜,一支匈奴騎兵跨至北河,為首者是呼衍王。 

 他麾下探查到大批家畜,呼衍王推測那是漢人的押送糧草的隊伍,決定連夜襲營,打漢人一個措手不及。 

 隨行的還有三位匈奴王者,分別是皋林王、盧屠王、呼知王。 

 押糧的漢將名為李匡,遊騎將軍。 

 麾下有騎兵三千,步卒萬餘,他得到周戮的命令,將糧草送至五原,就地駐紮。 

 大軍開拔至今已有兩日,沿途還算安穩。 

 李匡生性謹慎,便沒有因此放鬆警惕。 

 行軍每五十里,軍中就會排出百騎作為斥候,探查大軍十里外的情況。 

 正是為了防備匈奴大軍的突襲。 

 這日,大軍就地停歇。 

 西南和東南兩支斥候戴著紅翎疾馳。 

 李匡遠遠就瞧見了情況,他當即上馬,對著近處的士卒大吼。 

 “全軍警戒,備戰!” 

 話音剛落,那些本還悠然談笑的漢卒們立即站了起來。 

 騎兵排列成戰陣,最外圍的遊騎迅速探查方位。 

 陷騎和戰騎們手持兵家,作出了進攻的準備,步卒們取出了預先準備各式草障,準備截停第一波突圍至身前的騎兵。 

 這時,南面忽然有黑影密佈。 

 陷騎們正準備上前,卻被李匡給喝住。 

 因為從正北,東北,西北,這三路都有煙塵掀起。 

 不用看也只,那是大規模騎兵經過的動靜,來者的身份已經呼之欲出了。 

 李匡皺緊眉頭,心裡暗道不妙,竟是落入匈奴的包圍圈了。 

 可面上,他依舊作出了戰意沸騰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