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早也起不來 作品

第12章 儒道之爭

 天漢二十五年,四月。 

 三位嫡出皇子膝下的列位皇孫被送入宗學。 

 天漢帝提拔太學博士董天與李敦二人為宗師,教授諸位皇孫。 

 這其中,董天為當世大儒,一手炮製了迫害百家的禍亂。 

 李敦是這一代道家領袖,祖上師承楚國賢人環淵。 

 繼百家禍亂以後,只有儒家和道家這兩派的師徒依舊活躍在大漢朝堂。 

 待這一切佈置完畢,有些臣子已經猜到了天子的用意。 

 若說挑選嫡出皇孫是為繼承大統,那麼兩位宗師的角逐,一定程度上又代表了儒道兩脈的氣運。 

 李敦與董天這二人,無論是誰培養出新君,這場綿延千年的百家之爭都將終結於此。 

 朝臣暗自噤聲,卻又佩服陛下的帝王心術,利用這氣運之爭迫使儒道兩脈的賢者全力施為。 

 不論最終結果如何,大漢新君都將收穫一脈顯學的忠誠,這無疑替新君積累了壓制朝臣的資本。 

 當然,聰明人只是少數,他們即便猜出了事實,同樣不敢對外聲張。 

 …… 

 魏郡,鄴。 

 這是王甫遷居魏郡的第八個年頭。 

 靠著岳丈荀嵇的提拔,他一步步從平頭小吏爬到決曹掾,再到如今的錄事掾史。 

 錄事掾史,主管郡府的記事和簿書事務,哪怕在郡守府中都算是有頭有臉人物。 

 在這過程中,王甫結識了不少魏郡當地的望族。 

 他初來此地,根基淺薄,想要立足還需仰仗當地望族相助。 

 這些是荀嵇無法幫助他的。 

 王甫自有妙計。 

 他依靠交趾王氏的力量,炮製了一場針對魏郡郡望冉氏私通百越部族的栽贓,使冉氏家主牽連入獄。 

 在冉氏危亡之際,他調用了昔日身為“決曹掾”的人脈,核查出了所謂的“真相”,還得冉氏清白。 

 冉氏家主冉肅為表感激,與王甫結義相交。 

 通過冉肅的推舉,王甫逐漸被其餘魏郡郡望家族接納,魏郡王氏得以正式落地。 

 值此時。 

 荀嵇由於考核上佳,再得朝廷提拔,即將升任潁川郡守。 

 臨行前,荀嵇想替王甫推舉孝廉。 

 王甫考慮自家家世眼下算不得清白,索性作罷,將機會讓給了其餘郡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