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早也起不來 作品

第214章 王璋從商

 不只是誰起的頭。 

 百家各派的領袖先後離去。 

 一部分向西,準備投奔西北三郡的魯王,其中以墨家,名家為首。 

 一部分向東,準備投奔兵馬雄壯的沛王,其中以道家,儒家為首。 

 這儒家卻是屬於儒聖的那一批。 

 大秦聖賢孟子麾下的儒者,老一輩選擇留守咸陽,他們想要用餘生繼續踐行孟子他老人家的學問。 

 而那些年輕的才俊,同樣直奔西北而去。 

 這其中,有一半是因為魯王善用百家之人,尊奉百家賢者;另一半,需要追溯到數十年前,靖王與孟子的那段因果。 

 聞名天下的《孟子三卷》,其中最後一卷是由靖王書寫,他對孟儒而言,有著比肩聖賢的意味。 

 聖賢的後人,肯定不會差。 

 嘉定四年,八月。 

 王璋再度傳信,這次帶來的蔗糖,卻是純粹了許多,褐色相當醇厚。 

 李常笑知道,王璋是徹底掌握了煉糖術的第一層,《蔗糖賦》。 

 至於那進階版的,卻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不過這也足夠了。 

 李常笑與丹陽一合計,將府中的那些護衛派下去不少。 

 就連丹陽身邊的丹陽十八騎,都有十騎前往。 

 十八騎這些年輪換了好多次,總數卻維持在十八不變。 

 每一任“十八騎”都會尋得自己的傳承者,由傳承者接替衣缽,成為新一任“十八騎”。 

 王璋初到滇地,是該有些根基才好。 

 更何況,日後這新制的蔗糖流入市面,必然會引起有心人的覬覦。 

 與其到那時束手就擒,倒不如培養起屬於自己的力量。 

 十騎離去,一併同往的還有王璋的嫡次子,王牧。 

 沒有意外的話,滇地的基業會落到他手裡。 

 如今王璋有了奔頭,西北的魯王同樣將封地經營得有聲有色,丹陽終於放心了。 

 一抹豁然,一抹歸願。 

 偌大的郡主府,彷彿又回到了昔日的靖王府。 

 在歡笑聲中,萬物生長而復凋零。 

 東流逝水,葉落紛紜。 

 丹陽拄著柺杖,靠在李常笑肩頭,坐觀每一次的晝夜。 

 她知道,似這般的日子已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