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早也起不來 作品

第168章 宣昭新政

 即日分田。 

 四國破滅後,各國宗室被先後遷徙到大秦的北面,西北和西南。 

 原先屬於他們的土地便空置了。 

 天下初定,王化之道在人心。 

 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分田才是將列國之人變為秦人的根本。 

 宣昭帝將此事交給丞相李由負責。 

 可謂一舉兩得。 

 一來扶持了革新進取的列國臣子。 

 二來能激起他們與列國舊貴族的對立,徹底斷絕跳反的後路,死心塌地為秦國效力。 

 自受命以來,李由日夜殫精竭慮,絲毫不敢懈怠。 

 分田關涉生計,乃千秋大業。 

 為此,李由將幾位同樣出身微末的臣子喊來,一同商量對策。 

 他們有過親身經歷,自然清楚鄉鄰治所的弊病。 

 政令不甚通達,宗族陽奉陰違。 

 還有文字和度量的差異也都需要納入考量。 

 李由彙集關節,呈遞到宣昭帝面前。 

 看到這些,宣昭帝也犯難了。 

 讓他在朝堂威壓群臣還行,真到了實際治理中,經驗上的不足很快就暴露了。 

 不過這不要緊。 

 李由簡在帝心,替宣昭帝想好了對策。 

 總共分為兩步。 

 第一步,暫且以朝廷租種的形式將土地分出去,以免土地荒廢。 

 第二步,開始在貨幣、度量衡、文字著手,力求秦國全境統一。 

 宣昭帝面上閃過思索之色。 

 他心裡清楚,李由這兩條建議都能算是中肯之策,倒也配得上他這丞相之位。 

 只是,度量衡等三者古已有之,世代累進下早已約定俗成。 

 貿然變動,恐怕會生出不必要的動亂。 

 宣昭帝分田本就是為了求穩,眼下之舉明顯是背道而馳了。 

 李由早就準備好說辭。 

 陛下乃千古一帝,此舉功在千秋,利在當代。 

 後人聞之,必會深念感懷,歌頌功德。 

 至於些許動亂,調動兵卒鎮壓便是。 

 宣昭帝沒有當場拍板,他讓李由先回去,表示還需考慮。 

 李由恭敬地行了一禮,轉而告退。 

 君臣十餘載,他對宣昭帝的脾氣再清楚不過。 

 沒有當面否決,很大程度上就是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