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早也起不來 作品

第92章 永安四年

 三皇子李常洵封晉王。 

 兩位皇子俱是皇后所出。 

 二皇子李常涯由貴妃張氏所出,獲封宋王。 

 其餘幾位皇子依舊停在宮中,還未分出府。 

 有心人都能看出,永安帝對二皇子是偏寵的。 

 宋國繼承了殷商的祭祀。 

 這宋王在位份上與大皇子的周王媲美。 

 很顯然,永安帝又在扶持新的擂臺。 

 待朝中皇子的位份確立。 

 大臣很快便以周王和宋王為首分作了兩派。 

 身後的是以廷尉為首的錢家和以吏部尚書為首的張家。 

 朝臣的注意力都投在了周王和宋王身上。 

 同樣被封王的晉王卻被忽略了。 

 少數有心人注意到這點,當即前往晉王府,想要分頭押寶。 

 好不容易到了晉王府。 

 一眾大臣驚訝地發現,王府大門緊閉。 

 晉王本人。 

 自封王之日起,除去進宮請安,便沒有出過府。 

 永安帝未授他實職,晉王本人也沒有爭取的意思。 

 儼然一副與世無爭的模樣。 

 時間短,還有人懷疑他是故作姿態。 

 一年。 

 兩年。 

 三年。 

 每一年都如此。 

 轉眼到了永安四年。 

 朝臣漸漸適應了晉王的低調。 

 偶然想起來,也沒把他放在心上。 

 因為朝中能夠滲透的部門,已經被周王和宋王瓜分殆盡了。 

 即便晉王有異心,朝中也沒有能供他驅策的勢力。 

 後宮的爭端逐漸有了結果。 

 太后與貴妃這對姑侄佔了上風。 

 前些日子宮裡有消息傳出,皇后被永安帝申斥,收回鳳印。 

 李常笑沒有刻意打聽,卻也聽說了這件事,可見其傳播之廣。 

 定然是有心人故意為之。 

 幕後主使不得而知。 

 但朝堂局勢又側面給了答案。 

 皇后出身的錢家備受打擊。 

 不少依附錢家的大臣紛紛被罷免,換上了張家人。 

 這都與李常笑無關。 

 他正坐在宗府的馬車上。 

 馬車駛向南街的興陽坊,易王府便坐落在此。 

 易王今年五十九,爵位是祖上傳的。 

 這是啟明年間分封的親王,傳到易王這裡剛好是第三代。 

 易者,平易近人,不惹是非。 

 這便是啟明帝授此王號的本意。 

 前兩代易王都很好地踐行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