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誦黃庭 作品

第95章 王上能容韓非,為何不能容六國之客?

 驅逐大國之客,乃是嬴政最近所做的一件事。 

 在呂不韋死後,六國之客紛紛指責他這位秦王,更是公然為呂不韋叫屈,這讓嬴政大為憤怒。 

 在嬴政的心中,有著一股傲氣。 

 那就是,秦國天然凌駕於六國之上,六國那些人來到秦國謀出路,都是因為秦國賞罰分明,可以給予他們晉階的機會,結果那些傢伙卻不思恩德,還指責他這位秦王,這讓嬴政無法接受,所以,他選擇驅逐他們這些於秦國無益之人。 

 不曾想,餘啟竟然來到了他的面前,為那些被驅逐的六國之人說情了起來。 

 嬴政眼中閃過了一絲疑惑之色,旋即向著餘啟道:“我記得先生似乎也不是秦國之人,如果是為了此事,那先生不必擔心,我就算將其餘人都驅逐了,也不可能驅逐先生。” 

 “先生如今領了我秦國的爵位,那便是我秦國之人了。” 

 “如果我說,我是來為那些被王上所驅逐的六國之人說情的呢?”餘啟的回答,總是那麼出乎嬴政的意料。 

 嬴政眉頭挑了挑,沉默了起來。 

 良久,才向著餘啟道:“先生準備怎麼說服我?” 

 餘啟道:“為了說服陛下,我確實準備了不少的措辭。” 

 旋即,在這章臺宮之中,餘啟將自己心底的措辭悠悠說了出來。 

 他的措辭,大抵都是參考歷史上李斯那一份《諫逐客書》,《諫逐客書》的全文,他自然是不可能全部記得,也沒有完全背誦下來。 

 但大概的內容,還是記得的。 

 無非是秦國用他國之人,從而讓秦國壯大。 

 在秦穆公時期,就有五位他國之人,幫助秦穆公稱霸。 

 分別是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孫支。 

 到了秦孝公時期,商鞅亦是出自他國。 

 此後的張儀、范雎、蒙驁等,都是他國出身,這些他國之人,幫助秦國共同成就瞭如今之霸業,豈能說他國之人於秦國寸功未立,沒有任何用處呢? 

 秦國之強大,正是源於求賢若渴,源於不看重賢才之出身,給予他們發展的空間和機會。 

 如今,秦國卻要將這些幫助秦國變得強大的人才驅逐,這豈非是自斷根基,自掘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