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求名而不得

 呂不韋是一個商人出身,雖然是商人,但他卻很博學,由於常年在各地經商的緣故,他去過很多的國家,對於諸子百家的學說,都有所瞭解。 

 各門各派,都有其認為好的對方,也有其不足之處。 

 於是乎,呂不韋漸漸生出了一個想法。 

 是否可以糅雜百家,自成一派呢? 

 最初的時候,他這個想法只是埋藏在心底。 

 但隨著他投資秦異人成功,隨著對方成為秦王,他成為秦國之相國,後來,在異人死後,新的秦王年幼,他地位再進一步,從相國變成了相邦,獨掌秦國之朝政大權,呂不韋昔年的想法,又重新湧上了心頭。 

 如今天下,諸子百家盛行,這些學派的創始人,都被其門人弟子稱之為“聖人”,呂不韋,也想要成為一個學派的開創者,成為……“聖人”! 

 名與利,是世人都繞不開的兩樣東西。 

 求利者,要遠比求名者更多。 

 呂不韋因為本就是富商,在主政秦國之前,就富甲一方,並不缺利,所以他逐名,為了昔年心中之所願,他廣納門客,為其編撰《呂氏春秋》,他的門客之中,道家、法家、兵家、儒家、陰陽家,各門各派的弟子應有盡有,只要這些人能夠為其編書,他不介意給予他們榮華富貴。 

 《呂氏春秋》按照呂不韋昔年之所想,以無為無不為的道家思想為主旨,而後雜以百家之所學,乃是一部恢弘之巨著。 

 這部書,被呂不韋認定為“雜家”之經典,而其,則是雜家的創始人。 

 又為了確保這部書嚴謹至極。 

 他更是效仿昔年商鞅變法之時在秦國所行的“城門立木”一事,打出了一字千金的名號,只要誰能夠修改其上任何一個字,便可獲得千金。 

 這更是引得很多有學之士,紛紛湧入他的門下,使得他的名聲,在天下之間,無比響亮。 

 呂不韋堅信,只要雜家之學,能夠傳遍天下,只要這本書,能夠傳遍天下,就算有朝一日他死去了,他也是當之無愧的聖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