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白臉配紅臉

 他憑藉對當地氣候、鄉土植被和地形的深刻了解,提出了許多寶貴的見解和建議。

 可以說,塞罕壩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棵樹木,都深深烙印在於正來的心中。

 他的經驗和智慧,使得蘇陽提出的許多觀點得以得到完善和優化。

 兩人的對話,不僅是對植樹造林計劃的深入探討,更是兩代人對這片土地深厚情感的交流和傳承。

 “蘇陽,你這小夥子,真是個難得的奇才!”

 於正來原先對“種草”這詞的理解僅停留在表面,如今聽蘇陽一席話,才恍然大悟,原來這“種草”裡頭蘊藏著大學問。

 常人在聽到“種草”二字時,恐怕只會付之一笑,以為只是年輕人的不懂事。

 然而,蘇陽卻以獨特的視角,向於正來揭示了“種草”背後那深邃的綠化智慧。

 蘇陽微微一笑,謙虛地表示:“我這只是紙上談兵,真正的成效還需實踐的檢驗。”

 於正來聽後,對蘇陽的謙遜態度表示讚賞。他深以為然地點點頭,道:“你說得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隨後,於正來好奇地問道:“那依你之見,這種草的方法需要多久才能看到明顯的成效呢?”

 蘇陽沉思片刻,回答說:“這得看天意了。如果今年雨水充沛,或許今年就能看到綠意盎然。但若是天公不作美,那我們也只能先從那些水泡子、小沼澤等水分充足的地方開始著手。即便如此,我預計兩年內也定能見到顯著的成果。”

 於正來聽後,心中瞭然。他深知水分對於植物生長的重要性,無論是種草還是種樹,都離不開水分的滋養。

 而蘇陽一直不提倡“人工澆水”,他認為這是一種人力上的浪費。

 綠化工程並非一蹴而就,需要耐心和堅持。於正來明白,蘇陽所說的“急不來”正是這個道理。

 “一口氣吃不成胖子,這個道理我們都懂。”於正來深深地嘆了口氣,目光中透露出一絲對現實的無奈,“若兩年內能看到綠化成果,那已經是神速了,我此前都不敢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