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當當 作品

抓麻雀

我爸爸是公社裡的糧管幹部。就是國家在基層向農民收儲糧食以及管理糧庫的職責的。

在新樓公社範圍內,各個自然村繳納的公糧都歸他管。

恰逢夏糧收購季節。碰上星期天,爸爸就會帶著我和哥哥去他們的糧庫玩耍。

新樓的糧庫也是設立在舊祠堂裡。農村的舊祠堂模樣結構大同小異。糧倉一般修在祠堂的上廳或者中廳的柱子與柱子之間,壘起幾米高的牆。用竹編的席子隔住牆體及地板,大量白花花的石灰隔在席子間,目的是防止收儲的稻穀受潮。

竹編簾子圍成的中間就是傾到收儲來堆放稻穀的地方。收儲的糧食也不是一下就到位的,而是各個自然村陸陸續續的來交糧,每次的夏糧收購都會持續好多天。由於不能一下收滿,這就會造成收儲的稻穀沒有達到封頂不能封倉!!!

此時,沒有封頂的糧倉引來了大批的麻雀。麻雀,在六十年代也是四害之一,當時的四害是蒼蠅、蚊子、老鼠、麻雀。也許麻雀兒也是會傳遞信息的。曾記的上學路上稻田中飄拽的稻草人風景嗎?這是農民為了嚇唬麻雀而立的。在糧倉附近麻雀伺機飛抵偷吃稻穀,同時還拉下一堆堆鳥屎。在牆上,竹子編的隔離墊上到處是斑斑點點的麻雀屎。這可愁壞了糧食管理的幹部們!因為麻雀屎會對存放的糧食造成危害。著實是不雅觀!

為了驅趕麻雀!大人們想出了一招,允許我們小孩子爬上谷堆上盡情玩耍。

這可是一般小孩體驗不到的樂趣。用白巖松的話說:“痛並快樂著!〞很恰當。因為每一粒稻穀兩頭尖,渾身長著毛刺。我們在稻穀堆上蹦跳翻筋斗,滾地龍,難免會刺疼。孩子們的鬧騰,確實將一群群偷吃的麻雀給震住了,我們可不是稻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