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依舊 作品

第114章 咄吉士之謀

 啟民可汗聽了之後,不置可否,又問三兒子咄苾。

 咄苾的年齡在二十多歲,身高八尺五寸左右,相貌不凡,額頭飽滿,濃眉,一雙眼睛明亮有神,臉形瘦削,看上去顯得果敢剛毅,身穿長衫,腰裡繫著金帶。

 咄苾說道:“父親,我有不同看法。”

 “哦?你且說說看。”

 “想當初,我們東突厥和西突厥不和,西突厥勢力強大,一直欺負我們,是隋朝支援了我們,我們才有今天。

 如果不是大隋出手相助的話,我們東突厥可能早就不存在了,做人要懂得感恩,不能忘恩負義,這是其一;

 其二,契丹無端興兵,侵犯大隋的邊境,燒殺搶掠,那是不義之舉。

 如果我們借兵給韋雲起的話,乃是正義之師,我料此戰必勝;

 其三,就算我們不借兩萬精騎兵給大隋,人家照樣也能把營州給收回來。別忘了,隋滅南陳時,曾經帶去五十二萬大軍。

 雖然說我們和契丹的交情不錯,也曾經主宰、控制著他們,但是大隋和我們的關係更為密切,我們不能因為這一點小事和大隋鬧翻,得不償失。

 我想韋雲起借去這兩萬兵馬,等打完這一仗,肯定會還給我們的,而且,少不了我們的好處。

 我們沒必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擔心人家不還。”

 “三弟,國與國之間講究的永遠是利益,談什麼感情?你太年輕了,在胡說些什麼?你被大隋表面的友好所矇騙了。

 他們是在利用我們,把我們當槍使,一旦和契丹開戰,我們就和契丹結下了冤仇。

 從此,少了一個朋友,卻多了一個敵人,我們怎麼能做這種蠢事呢?

 如果我們真的把兩萬精騎兵借給韋雲起,那才會讓天下人恥笑呢!”咄吉士說。

 “大哥,我覺得我們看問題得往遠處看,不能只顧眼前。

 一直以來,大隋朝對我們東突厥都是很不錯的,到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激化和隋朝之間的矛盾。這是最起碼的原則。”

 “難道大隋要侵犯我們,我們也不能還擊嗎?”

 “大隋對我們一直很友好,怎麼可能會侵犯我們呢?”

 “……”

 兄弟二人各執己見,爭執不下,直把啟民可汗吵得腦袋嗡嗡作響。

 “好了,你們別再爭了,都散了吧,此事容我三思。”啟民可汗說。

 “父親——。”

 啟民可汗揮了揮手,示意他們出去。

 晚上。

 咄吉士的帳中。

 咄吉士正和手下謀士史蜀胡悉在一起喝酒。

 史蜀胡悉乃是咄吉士心腹,足智多謀,頗有韜略。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咄吉士把酒杯往桌子上一放,氣說:“大隋把我們當傻子一樣看待,那韋雲起更是居心叵測,說要去攻打契丹,收復營州,卻不帶兵馬,想來我們這裡借兵,看樣子,我父親是打算借兵給他們了。

 兩萬精騎兵,那可不是說著玩兒的。

 更可恨的是,我三弟咄苾啥也不懂,還在瞎摻和,真是把我給氣死了。”

 史蜀胡悉一笑,說:“太子殿下,您不必過於憂慮。我倒是有一個辦法可以免除後患。”

 咄吉士聽了,眼前為之一亮,連忙問道:“你有什麼好辦法?”

 “所謂無毒不狠不丈夫,辦法說出來也很簡單,我們只要派一個人悄悄地摸到韋雲起的大帳,神不知,鬼不覺地把他給宰了,問題不就解決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