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坐漁舟 作品

第28章 法外狂徒的法

王翦微點頭,同意張三這個說法,他年輕時第一次看到《商君書》都曾感慨世間怎會有如此天縱奇才,以一己之力改變整個秦國,甚至可以說,秦國就是因商鞅崛起都不為過。

張三想了想,又說道:“不過我還有另一些看法。”

“是何?”

“《商君書》有些內容只適合特殊時間,我估計商鞅……”

“怎可直呼其名?應稱商君。”王翦輕蹙眉頭,有些不悅的打斷說道。

張三連忙改正:“抱歉……是我的不對……我估計商君是根據當時的秦國制定的那些法律條令。”

“但現在不一樣了,現在的秦國已經統一天下,更不要說日後還會統一末世。”

張三表示他看得很明白,擁有遠超末世科技的大秦,再加上有著絕對掌控欲的秦始皇。

這個末世不統一那都對不起秦始皇這個稱謂。

之後,張三繼續說,王翦接著聽。

有些不對甚至不能說的話王翦都一一提醒,甚至還告誡這些提醒千萬不要忘記,在這裡說錯,他會提醒,但到了大秦,別人可不會。

大秦雖然不會因言治罪,但得罪人的事情最好別做。

張三對此非常感激,也認真的將王翦所說各種禮儀稱呼全部記下,決定回去之後反覆練習。

兩人越聊越投機,王翦心中對張三所說的各種法制都很感興趣,也大概瞭解張三對法的態度是什麼了。

其中,張三說的法律是道德的底線,道德是法律的高標準,還有法律與道德不能混淆等等問題,這些李斯從來都沒有提出來過。

這些話李斯也不可能提出。

王翦也瞭解過李斯的法,若是李斯,必定會對道德不屑一顧。

李斯的法,是基於人性的關係建立的法。

在李斯眼中,人沒有絲毫道德可言,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皆是人性驅使,只有將人性正確利用,大秦才能夠統御萬民,將士才能夠悍不畏死,權利才能夠更加集中。

這與張三的法制觀念就有點相反了……

在王翦看來,張三的法是以道德為基礎,法律為約束。

至於人性,那是被法律必須圍起來的猛獸,一旦脫困,將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一個主張利用人性,一個主張圈住人性。

所以王翦才對張三的法很感興趣,他都有些迫不及待的想看看張三跟李斯湊一塊時會發生什麼情況了。

估計將會是一場記錄史冊精彩絕倫的辯論。

道德與人性的辯論?

哪個對?哪個錯?

目前看來雙方都有點道理。

此刻在王翦心中,張三確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大才,與此刻大秦的法,完全不一樣。

但是王翦還是試探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