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火之櫻 作品

第18章 甬道

 考慮到瓦斯等有害氣體的危險性。

 伊文指示一線武裝人員在槍械導軌安裝上防爆型節能射燈及氣體探測裝置,然後讓他們當前鋒率先探進去。

 之後由他帶頭,揹著補給器材的學者及技術人員進一步跟上。顧恆則和夏提夾雜在隊伍中間,隨時準備提供指導性意見。

 地面同樣需要人手。

 聯絡與資源傳遞由艾維森島駐地負責,各類學者包括武裝人員為此有一半被分流過去,就導致實際進入地下的一線人員並沒有那麼多。

 具體來說是兩隊武裝人員,二十幾個相關領域學者,以及同樣數量的技術人員,整個探索隊伍合計在百人上下。

 由於通路本身狹窄,即便只有原計劃一半的人手深入,空間也已是相當擁擠。

 人群起初十分嘈雜,興致也是頗高,各國學者在全球幾種官方語言的溝通下皆表示出對這座空腔遺蹟的好奇,期間亦不時有人對附近晶壁的成分做出猜測。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嘈雜變得越發稀少,最後僅僅只留下每隔一段時間,技術人員鑽頭敲擊在晶壁上發出的滋滋聲。

 這是必要之舉。對於這種直接由人類進行探索未知區域的危險行為,技術人員佈設的線纜,照明及補給點近乎是一種生命線般的存在。

 又走了約摸半個鐘頭,石階依舊沒有到底的意思。期間顧恆回頭,由於距離實在太遠,出口那點微弱的光亮早已消失,僅餘留下預先釘在晶壁上的照明。

 直到隊伍裡一個人開口抱怨,眾人才發覺自己似乎在這裡走了太長的時間。顧恆目測腳下這種與晶壁材質相同的階梯,發覺其高度大概在兩拃左右。

 因為關節筋腱等摩擦的原因,下樓一般來說不會有上樓費力,能讓一個普通人覺得下樓腿痠,那高低也是幾百階以後的事,換算成高度,大概得有近百米的落差。

 但這裡實在不適合搭建補給點,硬是要開鑿晶壁先不說手提鑽的鑽頭得耗費多少根才能掘出一方那種半透明晶體,再者崩出的碎石在這種狹窄通道也很難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