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桂載酒 作品

遍地都是陳勝吳廣

時值五月,榴花開遍,本朝沒休沒止的兩廣叛亂再次開始了。兩廣地區(粵省和桂省)時蠻荒之地,文盲普及率較高,不讀書自然不服管,不服管自然不納稅,不納稅當然不行。於是這裡的人和朝廷官吏來來往往,都是誰的拳頭硬,誰的刀槍快說了算。

 每到逢年過節,不鬧騰一下,起起反,那就不正常了,但這次鬧騰的動靜很大,兩廣全境都有叛亂,且這些反民都有一定的戰鬥經驗,朝廷派了幾個人都被打了回來,

 幾天前,閣老大人在文淵閣一拍腦門,定了:

 “沒辦法了,派殷正茂去吧。”

 殷正茂,嘉靖二十六年進士。他雖是文官出身,卻極具軍事才能,多次領兵出戰,從無敗績,被認為是當代名將。

 按以上所述,他應該是最理想的人選,可為什麼直到沒辦法才找他呢?原因很簡單,他和大多數本朝大大小小的官員一樣:太貪。

 這位同僚雖說很有才能,卻是個不折不扣的貪汙犯,自從入仕以來,在地方上當官就貪吃農民賦稅,到軍隊後就吃士兵的軍餉。官場上貪汙不是什麼新鮮事、大事,但是貪得天下皆知,貪得名聞全國,著實有點……

 果然,閣老高肅卿要起用殷正茂的話一落地,就如同拿起長杆捅了幾下馬蜂窩,分量十足。

 內閣的這幾名大員遇事從來都是各執己見,誰也不聽誰的,但是這一次,這些人第一次消除了分歧和派系,站在了同一個立場上,異口同聲地表示決定不行。

 高肅卿卻是吃了秤砣鐵了心,表示一定要用,連續幾天朝堂上各個派系都吵得口沫紛飛。

 直到今天,謝允給高肅卿獻出一招,終於讓所有的人都不在多說一句。

 端午這天,下衙前,高肅卿又叫齊了人,在眾人要反對的下一秒脫口而出:“誰再反對殷大人去兩廣平亂,我就派誰去!”

 媽呀,這句話如同往廁坑裡丟了顆馬蜂窩,眾人立馬噤了聲,嘀嘀咕咕,誰敢去那種刁民遍地走,第二天腦袋可能就不在了的地方呢?